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2683万!天音创始人拆解数字人直播流量密码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1. 首页
  2. 专家观点
  3. 内容

何烈辉:关于金融和出海的几点浅见

来源: 日期:2025-10-22 人气:23 责任编辑:魏建玲

1018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八届立信金融论坛主题金融强国建设与金融高水平开放”。

会上,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何烈辉与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中非发展基金原总裁、国开证券原监事长石纪杨,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上海浦东分行党委书记金莲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长三角G60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锋,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廷强一起作为圆桌论坛嘉宾,谈了对当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出海时是否存在痛点等热点话题。

一下为何烈辉发言内容:因为不是金融从业人员,我的认识是肤浅而有限的。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我觉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出海时最大的痛点是融资难,确切的说是“担保难”,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我国国内向中资金融机构融资存在难的情况,在境外向中资金融机构融资时往往感觉更难。

“融资难”主要体现在“担保难”,企业在境内向金融机构融资出海时,担保方式金融机构最偏好的是不动产抵押担保,而在境外要向境内中资金融机构融资时,银行要的担保方式还是偏好以国内的不动产进行抵押担保。但是有大把不动产可以用于抵押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并不多,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境外的资产基本难以被国内银行认可作为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因此,如何让企业的境外资产也变成国内金融机构可以接受的融资担保物,探索担保方式的多元化,探索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创新,我觉得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在国外的中资银行,在经营上似乎面临双重监管的困境。别的地方我不了解,但是在非洲一些国家,感觉中资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存在感挺低的,比如我们某个国有大银行在吉布提设了分行,开立几年来,这个银行在吉布提当地究竟做些什么业务,作为一个在当地经营多年的中资企业,我们不了解,而很多吉布提当地企业也表示不了解,反而感觉这个银行有些神秘,一些吉布提政府的官员不止一次问过我是否知道这个银行吉布提分行到底在吉布提做些什么业务,如果不对当地企业和个人做业务,那么为什么要来吉布提开分行?我曾经和这家银行在吉布提分行的工作人员有过初浅的接触,谈下来觉得要在这里申请融资比在他们国内的机构申请融资要难。期间也让我感觉银行好像面临某种监管的困境,既要符合中国的监管要求,又要符合吉布提当地的监管要求。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双重监管之间做出适当的安排?此外,随着中资企业出海越来越多,我们对资金跨境流动、外汇管理的某些规定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中国金融机构要更好的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以及在海外发展,我的看法是:第一、中国金融机构一定要走出去,哪里中资企业多,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就应该走到哪里;第二、中国金融机构在境外应该实现本地化,成为一家有中资背景的本地银行,在当地吸收存款,在当地为机构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在经营方式和风险管理上适合当地社会的实际情况,用本地的思维方式解决当地的融资需求

问到一家中国公司要在海外真正“扎根”而不仅仅是“存在”,最需要补齐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对此我的观点是最需要补齐的是跨国经营人才缺乏这个短板: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跨国经营人才,这样的人才我觉得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目前都还是比较缺乏的,民企更缺。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只是跨国经营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而且所谓的“国际规则”,可能更多的是某个区域或国际组织等共同实施的规则,如欧盟的某些贸易规则,但是对于在一个特定的国家来说,我感觉注重并符合这个国家的规则更重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企业较大规模的走出去也就二十多年,更多的国际经验我们还在探索和积累中,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形成跨国经理人这个群体,而且我觉得这个群体的形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