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全升,笔名臻石,崇石,陕西眉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功勋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金牌名誉顾问,中国书画家组委会高级书画顾问。美术作品曾获永乐宫第三届和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入展奖和优秀奖。获建党七十周年暨第二届乡土情国际华人入展精品奖。
获 2016 年上海世博中国著名书画家入展奖。2018 年被国际集邮文化中心入选(一带一路)中欧邮票鉴藏年《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人物,2019 年由人美出版,中国书画家组委会联合推荐艺术家杨全升等 20 多名艺术家出版大型画集《艺术时代风采录》,发布全球。
2020 年 10 月邀请参加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举办的第43届世界博览会,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7 年 12 月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作为代表中国最高艺术水平的顶级人才与 20 多名艺术家入编《艺术新时代》大型画集,由人美出版,向全球发行。2020 年 8 月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书画创意人才高级培训班》。2021 年 7 月 18 日应邀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纪大采风接受央视节目主持人采访活动。
2021年5月23日被中国宾礼评审委员会聘为中国工艺美术师外事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2021年10月20日作品被《文化中国艺术典范》主题巡展组委会入选北京首都大兴国际机场展播,并授于北京机场书画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22全国两会垂点推荐艺术名家杨全升,2022中国冬奥形像大使。
艺术感言
我家就住在秦岭脚下,每过一段时间,我总要抽空回去看望那里的我的父老乡親,与他们接触中,不论是我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他们那质朴善良厚道以及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使人感到那么的親切。在我以往参赛的作品里,多次出現秦岭人家這个画面,对我来说并不惑到重复,相反的越是这么画越感到親切。秦岭人家这个主题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2008年霜降时天气最冷,我的心更冷,(那是我画画最艰难的时候),吟诗一首自勉。【霜降降霜天气寒,秦岭峰巅铁骨显。不畏途艰路欲险,身伫峰顶观云天。】
寄情梦笔写家山
——读杨全升“秦岭人家”山水画札记
莽莽大秦岭,横贯华夏腹地东西,气势磅礴,巍峨雄浑,蔚为壮观。秦岭是祖宗山,姜水育炎,神农教稼,姜尚钓周,大秦崛起,明修暗渡,汉唐雄风,中华民族从这里一路走来;秦岭是人文山,楼观写经,五丈尽瘁,青龙盘盘,云横雪拥,陈抟高卧,秋风韵美,多少英杰为之倾倒;秦岭还是艺术之源,险峰飞瀑,云霞林海,奇花异卉,珍禽灵兽,风土人情让无数丹青圣手痴迷于此流连忘返。生于斯,长于斯,一生沉浸于斯的国画名家杨全升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杨全升先生出生在秦岭脚下的眉坞故里,从小就跟随父辈到秦岭山中采药、打柴。对秦岭山中的泼墨山、莲花峰瀑布、神功石、世外桃源、七女峰早已如痴如醉。传说中的“唐子城”、“二郎阁”、“牛窑”、“神女碑”更让他入神。还有“凤泉神泽”、“鱼洞仙音”的故事在他心灵深处刻下了烙印。萌发了他梦寐以求要学中国画,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摹秦岭山脉的志向。成年后,天随人愿他走上了专业学画的道路。在学习写生创作的艺术之路上,他虚心求学,如饥似渴地学习观赏揣摩历代大师的作品,从五代的贯休,巨然创静谧淡然的幽然之气,到南宋法常,惠崇写江南一禺偏安落寞之情,再到八大、石涛、弘仁、髡残泄遗民悲愤哀叹之怨。他懂得了不管是何种画风,何种笔墨,何种气韵,都是抒发胸中之气,推动着古代画史的不断演进,创造了一座座艺术高峰,古代大师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在学习借鉴古今名家经验的基础上,道法自然,融入自己的思考见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走出了一条思维创新,笔法创新,风格创新,自然天成的绘画新路。北宋大儒张载在秦岭脚下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醒世名言则从精神层面为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他奉为创作的圭臬,因之数十载心无旁骛,孜孜矻矻,用手中画笔,为秦岭立传,让山民入画,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杨全升先生的画,其构图以表现家乡秦岭的风土人情为背景,以中国画遗貌写神,不拘形似的表现手法,将心中的家山、梦里的家山,用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自然的呈现在作品中。他用画记载童年,追忆往事。是乡恋、是乡愁,更是一种乡情,其中也饱含挚爱。“水石原本无情物”,那些晶莹剔透,那些无心的石头。经他舞动笔墨一画,顿有生辉、温度,就流淌出传神写照的韵律和美感。自然实景一经饱含深情的再创作就有了它与人类的唱和,产生出无尽的艺术价值。
在杨全升先生创作秦岭山水画中,秦岭形态气度,秦岭的魂和这里人家淳朴厚道的生活气息与山势的雄浑秀美,恬静幽深无不了然于胸。他的山水画面上的房屋山石,溪流飞瀑,空亭草舍,都是他心灵的居所,都是闲情逸致宣泄的境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承受孤淡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考验。他浸淫画艺数十年如一日,孑然一身,废寝忘食。在他的画面语言中,将大山的情怀融入到自己的创作理念,表现了一种深沉、朴厚的文化内涵。画作布局严谨,精到巧妙,不落俗套。他还善于依据高阔,放达的意境,自由转换大场景或小布局的构思,以借物言志的“诗性”表现胸中强烈情感与人生寓意。在刻画山水时,他的笔法自然灵动,勾、勒、皴擦点染,轻重,远近明暗,黑白有度。在墨的运用上,厚而不拙,实而不淤,依山水向背进行书写的变化与浓淡关系表现,在峻峭的山势变化中,讲求画面笔墨线条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以气势性的书写,动势连贯的运笔,形成山水意境的激宕连绵与文化景观的幽远之情。整幅山水画面在墨色的变化中统筹形的塑造与意的通达。以写意的笔触与情感契合,在主体的畅神遨游中把握山水生命的勃然生机,表现线、面相互交织的生命律动。也就自然的逐步发展逐渐成熟成型为他个人的绘画风格。
诚如中美协主席范迪安老师所评:“他从传统中走来,走出自己的路,当然不尽然像别人走传统的路一样,这就是杨全升的高明之处……我们今天看他的作品,已不能以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来看待,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他思考传统,反思传统,这是他对当前书画行业的最大贡献。”杨全升先生的山水画没有受具体哪种画法的束缚,而是在看似不经意间勾勒出可以畅游的山山水水。看似紧凑,实则疏密有致;看似堆砌,实则有板有眼;看似混乱,实则井然有序。在他的山水画中,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高远之崇高,深远之悠然,平远之天真,也可以感受到阔远之壮丽,迷远之静谧,真可谓是得“六法”之真谛。
埋头耕耘者,必有丰硕成果;成果丰硕者,必然会得到同行认可和社会肯定。杨全升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和高级美术师,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殊荣,受聘担任北京华夏巨匠书画院副主席,尤其是被权威推荐审核为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光荣,更是陕西美术界的光荣。前不久又接受到中央电视台的专访。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还坚守着“烟霞明我非吾友,山水之间是我家”的家山情怀。正身慎独,上下求索。三千丈清愁鬓发,七十年水流猝夕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穿越于绘画旅中。他这种守护艺术,挚爱家山的精神令人感动且意义深远……
风物故山最亲切,少年画到白头时,祝全升先生身体康健,在艺术上再创佳作,再攀高峰。
甘肃金川公司党校杨斌强教授 2022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