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东亚银行已将所持CDO全部出售,但令市场担忧的是,大部分还没有“忍痛割肉”的港资银行未来仍有相当不确定性。为“借港出海”而投资港资银行,一直是内地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出国门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港资银行因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地雷”,正导致内地银行的冲动逐渐退潮。
投资东亚银行中银香港浮亏25亿港元
东亚银行将其所持有的CDO全部出售,令该行今年有关投资的亏损提高到35亿港币,东亚亦预警称今年盈利将大幅倒退。市场有预期认为,该行相关投资亏损极有可能吞噬全年利润。
实际上,东亚银行今年以来一直未能摆脱金融风暴影响,而作为东亚银行第三大股东??中银香港也受此拖累。若以去年11月,中银香港按51港元购入7750万股计,截至昨日收盘,投资东亚银行的账面亏损已达70%或25亿港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中银香港,提出“东亚银行盈利预警是否影响中银香港继续持股信心;去年入股时次贷危机已爆发,中银香港当时是否准确评估过东亚相关资产情况”等问题。其内部人士表示,关于股权投资的相关问题由专人回答,并请记者留下口讯。但截至昨日截稿,对方暂未做出回复。
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6月,永亨银行持有CDO累计亏损达到4.5亿港币,其账面值尚有4.67亿港币同类资产;永隆银行同期内持有的CDO面值约8.58亿港币。
而在今年年初内地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军香港的大潮中,工行、交行、招行、平安以及中信银行都曾有过类似意图,多家港资银行皆是入股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仅中国平安、招行顺利入驻富通和永隆银行。
日前还有消息称内地某保险公司有意入股永亨银行。但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致电上述保险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询问收购是否已开展时,相关人士称,目前没有听说类似消息,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面对风险内地银行投资趋谨慎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曾撰文指出,在全球化外资涌入的趋势下,国际化已经是无法回避的出路。香港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内地企业“走出去”的上策应是先开拓香港市场,通过入股和收购香港企业的模式进军香港市场,借此与国际市场接轨。
“今年初内地金融机构向香港扩张的冲动很强烈,但现在则显得更加理性,”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金麟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而当时冲动的背景在于市场认为次贷风波已经稳定下来,没想到愈演愈烈。
金麟称,香港地区银行由于没有内地的“利差”环境,因此港资银行更关注一些证券类投资机会。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CDO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债券类资产相继出现了问题,让港资银行损失惨重。更难以计算的是,按格林斯潘的预言,雷曼倒闭只是序幕,相信会有更多金融机构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机构发行的债券随时可能“引爆”。不断爆出的“地雷”,或许也让内地金融机构进军香港的步调暂时放缓。
“虽然内地银行走出去更看重的是未来发展战略,账面的亏损相对次要,但这些潜在的财务风险目前看也需要重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年初的那波进军香港的大潮中,曾出现了几家内地银行争夺一家港资银行的局面,更抬高了收购价。
例如招行收购永隆的出价,相当于永隆今年1季度账面价值的3.1倍。“其中有部分因素可能源于竞争对手的压力,”上述分析师认为,虽然从永隆二季度报看,招行的账面浮亏比市场预想的要好,“但如果内地银行在收购时仍不注意协调效应,可能不利于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