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合作渐低调
银信合作是今年以来信托业务的主力。此前大半年,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一直“欣欣向荣”。自今年4月以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每月新发数量均在150只,7-10月更是月均发行量在300只上下。但金融市场的巨变,使信托业经历了高歌猛进之后,面临更多的挑战。
近期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下调,使得信贷环境相对宽松,银信合作产品由此结束了近8个月来持续上升的周期,呈现出下降趋势。根据公开资料统计,10月份共有21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7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27.4578亿元。而随着降息通道的打开,信贷类理财产品数量的缩水,或许会带动银信合作产品进入另一波低谷期。
内需刺激或促业务偏移
与金融危机同时来临的,还有发挥信托优势的机遇。近期农村土地改革等农村市场促进政策的逐步落实,将在农地流转、生资制造和贸易、农业基建等方面为信托运用提供新的平台,这意味着信托业务重点或许会随着内需的刺激产生偏移。即将启动的刺激国内需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将使信托借助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和融资租赁等方面独特优势,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10月份北方信托的“能源管网收入收益权集合信托”、衡平信托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集合信托”、苏州信托“个人住房抵押支持证券收益权转让集合信托”等就有望率先受益于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倚重。
著名金融信托专家孙飞表示,紧跟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的扶持,已具备类似成熟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将面临更多机遇。而伴随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发展,信托业将朝着专业化信托和综合型金融控股集团方向演变。届时将有一批信托公司形成自身的投资风格和核心能力,成长为以服务收益和投资收益为主要收入模式的专业理财机构。
风险教育仍是必修课
尽管信托业的融资业务将迎来重点转移,但理财业务仍在培育之中。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多类资产价值的贬损,暴露出金融产品背后的诸多问题。国内的银行理财与保险理财产品不断被爆出消费者投诉和退出、媒体曝光、监管机关严查等一系列问题,理财产品被迫进入“冷静期”,将银行与保险公司置于尴尬境地。
在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看来,这些境遇并非仅是市道所累,而应归咎于之前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管理方面的弊习。对于幸免于“难”的信托理财产品来说,风险教育同样不能省略。分析对比10月份发行信托产品的投向不难发现,即使2008年证券市场与房地产行业均处于下行阶段、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信托业务仍以证券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类产品为主。无形中累积的风险将加大信托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