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并不知道,我希望我知道。”这是华尔街流行的一句话。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投行倒闭、银行挤兑、货币基金恐慌性赎回、全球股市同步暴跌……全球投资者目睹了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在事过一年后,竟然引发一场大级别的金融海啸,不断冲击着美国甚至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各个神经末梢。而随着五大投行开始解体,私募基金开始面对信贷紧缩、赎回压力、政府加强监管以及全球流动性的消失等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履薄冰。有观点称,私募基金将成为金融危机的下一个受害者。
“事实上,全球私募基金目前的市场交易活动的确在显著下降,并深受金融市场动荡导致杠杆效应减弱的影响。因此,它们为大型交易进行融资的能力大受影响,令其所投资公司缺乏买家。中国的私募基金公司也不会幸免于难。” 普华永道咨询合伙人谢小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谢小舟说,早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的时候,私募基金基本上没有投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所以所受直接影响不大。然而,现在投资于中国的大多数外资私募基金都是“两头在外”模式运营:资金筹集在外,项目退出股权投资变现在外;而且大多数被投公司都在海外完成公司法律架构,最终选择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和纽约主板上市。所以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国际资本市场,人们仍然非常关心与美国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私募基金该如何应对。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海外私募基金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超过1000个,大多数都是待上市公司,尤其是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基金投资的单个项目额度开始大幅度提高,由过去平均每个项目投资500万美元,上升到过千万美元,这些被大资金推动的公司,在资金催生的化学反应下,迅速地扩张,都希望在即将上市前有一个冲刺。
但是,如果公司上市时间推后,或者遥遥无期,它们将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或者说,本身应该由上市后募集的资金继续推进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或者公司的资金缺口就设计在上市融资后填补,现在没法上市,怎么办?
“这些公司肯定还会继续引进私募基金资金。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不可否认的尴尬局面:待上市公司大多数都估值很高,有的甚至超过目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倍数,谁会接下一棒?如果自降身价,已经投入其中的私募基金合伙人是否愿意?”谢小舟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私募基金大多数来自企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从资金面来看没有问题,但是从资金的使用及构成来看,如果投资者发现已出现投资趋势性问题,就很难再继续投入大笔的资金。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完全打乱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企业战略将会受到影响。被投公司由上市前的冲刺变成了慢跑,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为期不长的痛楚,否则,一切将会难以估计。”
那么,金融危机下的私募基金出路在哪里?“私募基金应该协助中国企业在经历信贷危机后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我们可以看到,较大规模的私募基金正在扩展它们的投资评判标准及地域选择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以及不同行业的持续对外开放,私募基金的中期投资机会持续增加。当然,私募基金需要克服相关法规及尽职调查的挑战。”谢小舟补充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募集大量资金的中国本土及境外的独立专业私募股权基金,将面临挑战,特别在于它们是否能向投资者展示其在危机中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些能够运用其优势发掘出在政策及市场环境转变中受惠的企业的基金,将会成为优胜者。”
与此同时,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现在的情况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十分有利,相信市场总会回归理性,而现在正是私募抄底、投资优质资产的好机会。
而日前回国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现在不是资本赴美时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也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无论管理能力、人才储备,还是资金都不够,不应该去美国抄底。“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