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邻公司曾是中国建筑机械租赁业的巨头。日前,该公司总经理袁正在北京约见记者,称他与新加坡达丰机械(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加坡达丰)和永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抚顺永茂)的合资宣告失败,其投资的4200余万元人民币被全部侵吞。
合作:甜美的变味合资
据袁正介绍,22年前他从四川到广东创业,经过打拼,他创立的广州海邻物资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为中国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十大品牌,综合实力名列中国前3位。为响应“投资广安、回报家乡”的号召,他斥资4210万元在广安成立“广安市元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同年,与新加坡达丰、抚顺永茂组建了四川达丰元正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亿元人民币,是当时中国注册资金最大的塔机租赁公司。
袁正说,之所以能达成合作,主要还是之前一直有业务合作,而且新加坡达丰和永茂控股都是新加坡证交所上市企业,两家上市公司互相持股。袁正被他们描述的利用其上市公司资源和实力将四川达丰公司推动上市的计划打动了。按照协议,袁正以广安元正公司名义出资4200万元人民币入股30%,抚顺永茂董事长孙兆林以旗下北京达丰兆茂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名义入股45%,孙兆林在新加坡的合作伙伴黄山忠以新加坡达丰名义入股25%,孙兆林和黄山忠承诺共出资9800万元。袁正2010年1月按照合同约定缴付了4200万元人民币投资款后,孙兆林和黄山忠只缴付了4410万元人民币,其余的5390万元人民币始终以各种理由拖欠。直到三方约定的最后期限2010年12月31日,这笔钱仍然未能支付给合资公司。
利益:分歧引来的灾祸
2010年间,孙兆林要求合资公司向永茂控股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采购塔机,起初约定先交款后付货,但孙兆林和黄山忠的资金迟迟不到位,抚顺永茂提出可以先发货,待出资款到位后再付款。可袁正发现抚顺永茂销售给合资公司的塔机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服务不到位,致使股东间产生矛盾。年底审计时,合资公司欠付抚顺永茂的货款为23084626.10元人民币,但永茂控股年报披露的数额却达到3308万元人民币。
2011年4月30日,在未经董事会决议的情况下,袁正的合资公司总经理职务竟然被免去,甚至连股东知情权也被剥夺了。2011年1月25日,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抚顺永茂副总经理的董思军瞒着股东,写了一份《还款协议》,约定合资公司60天内还清全部货款,否则承担15%的违约金。但该协议除了双方加盖公章,上面没有任何人签字也没有写明欠款金额。
2011年5月12日,抚顺永茂将合资公司告上抚顺顺城区法院,共提起了30个诉讼,起诉的本金离奇地增加到39867165.00元人民币,另外主张15%的违约金,起诉金额达到45847239.75元,几乎是原欠款金额的一倍。
投资:血本全部被侵吞
由于合资公司在四川,而顺城区法院在辽宁抚顺。根据规定,顺城区法院受理当事人一方不在本辖区的民商事案件诉讼标的额不能超过200万元。但顺城区法院将标的额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同一份合同进行分拆,共将7个合同拆分成16个案件,其中有一份合同被拆成4个案件,又将21份金额较小的配件购买合同合并成2个案件。即便如此,仍有8个案件标的额超过200万元人民币,顺城区法院全部予以立案。
2011年7月到10月,永茂和达丰将拖欠了一年多的应缴注册资本5390万元分5次注入被告公司,却被孙兆林和黄山忠控制的管理层以各种形式挪走,没有用于归还对原告的欠款。2011年12月26日,抚顺中级法院技术处委托的辽宁永顺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被查封的账面净值1.4亿元的133套塔机出具评估报告,评估值为6273.66万元人民币,其中多台价值250万元的七成新塔机被估值20万元到40万元,有一台塔机评估值更是只有1.21万元。
而到了2012年1月18日,顺城区法院在春节大假的前几天,由富诚拍卖公司发布拍卖公告,拍卖时间定为元宵节次日。将133台塔机以起拍价卖给上海达丰公司。至此,合资公司1.4亿元资产被全部侵吞一空,袁正投资的4200万元血本无归。
公正:矢志不移的信心
袁正表示自己从未放弃挽回损失的信心,经过明查暗访,目前他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尤其是2012年,由孙兆林主持的原被告商议转移合资公司资产的《会议纪要》,待时机成熟他将再度向有关司法机构寻求帮助。
而从2006年至今,达丰与永茂在中国先后与国内知名塔机租赁公司以合资为名建立了四家合资公司,曾在行业内被称为“达丰现象”。但仅仅3年间,包括袁正在内的三家合资公司均遭遇变故,原创股东均损失惨重,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对于上述情况,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抚顺永茂董事长孙兆林、现任四川达丰元正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汉威,但对方均以开会、不方便接听电话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截止到本文发刊前,记者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袁正坦言作为民营企业家,自己当初对外资企业的种种运作方式经验不足,尤其是对国际资本市场惯常采用的各种资本运作方式此前更是从未涉及。如此合作让他付出了高额学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为那些正在或准备寻求外资合作的国内企业提供一个案例。现实而言,与外资合作共享的不仅仅是双方的实力和优势,还要做足预防商业风险的功课。(魏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