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快乐生活
  3. 书画收藏
  4. 内容

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来源:商务金融网 日期:2014-09-25 人气:3662 责任编辑:主编

  书法热中华。

  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质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标识和精髓,是对西方文化产生影响的艺术。几千年来不但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和政治人物的推崇和眷恋,也同样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和尊崇。自从汉字诞生,书法就长久不衰。无论是汉字字体的演变还是书法家的变通,书法的创新和继承一直在进行着,从未间断。如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书法热潮更是有增无减:从京都到各大城市,从市县到乡村,书法爱好者、书法展览比比皆是,中国书法展是中国展示最多的内容!这是文化复兴的可喜现象。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评价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走到今天,眼前一片开阔,文化气脉大畅,古今文化能量聚合。天时如此。可以说,在这个文化繁荣的国度,盛世长风下,墨彩的祥云踏着时代的节拍舒卷而来。

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董凤树在文化传承年活动发言

  (一)

  五千年书法史,形成五大书体:篆、隶、楷、行、草。而隶书是书法史上来之于民间,又广泛流布于民间、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种书体。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它上承篆书之遗脉,下起楷书之源流,它的出现,无论从文字角度还是书法角度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篆书向隶书的漫长演化过程中,民间无名的书法家将之删繁就简,变圆为方。隶书到了秦代初见眉目,那就是书史上称之的“秦隶”。

  相传创立秦隶的是当时级别低下的一位吏人叫程邈。秦隶带有篆味,无燕尾状的波磔。一直从秦亡、西汉兴起,又到东汉的数百年演化,隶书才趋于完美。特点是出现蚕头燕尾,结体更加严谨,风格独具。先书史上称之为“汉隶”。

  而汉隶与秦隶不同,它笔势左右开张,取横势。字形扁方,每个字都有翩翩欲飞之态。结体上下紧密、向背分明,极尽变化之美;用笔或方中带圆,或圆中见方,浑厚坚实。

  隶书其中一种是中宫收紧,四边舒展,线条呈辐射状,形体秀美飘逸。如东汉隶书名碑《曹全碑》,以风格秀丽多姿和结体匀整清丽著称于世。

  隶书的笔法,基本有四笔。一是平画,状如玉筷。两端略方,前后匀圆;二是波画:蚕头燕尾,姿态很美。这也是千古隶书的基本特征;三是折画:即将两种笔画连接,但连写时必须另起一笔;四是掠笔:向左下方顺势掠出,与右下伸展的捺相对应。

  隶书很讲究造型之美,如尽人皆晓的:蚕不并头、燕不双飞。在一字中,凡是一笔主横,可用蚕头燕尾,其它横画均写成平画,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汉隶水平线条的美??波磔与飞檐。

  “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建筑学者称为“凹曲屋面”。利用往上升起的斗拱,把屋宇尾端拉长而且起翘,如同鸟飞翔时张开的翅翼,形成东方建筑特有的飞檐美感。

  建筑学者从遗址考证,汉代是形成“凹曲屋面”的时代。 因此,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

  北京紫禁城建筑群,奈良法隆寺古建筑群,都有一重一重横向飞扬律动的飞檐,如波涛起伏,如飞鸟展翼,这一条条飞檐的线,常常就使人想起了汉简上一条一条的美丽“波磔”。西安碑林的“曹全碑”,水平“波磔”连成字与字之间的横向呼应,又让人想起古建筑的飞檐。

  所以,隶书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多的是书体背后,那传承千年的古老的汉代风韵、文化内涵以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二)

  传承、创新、发展是书法艺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的内在机理,三者辩证地统一存在于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换言之,书法艺术就是在不断地传承、创新、发展,再传承、再创新、再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进程中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

  三代甲骨、金文的率意而朴厚,秦汉的雄浑与稚拙,魏碑的博大与雄强,晋人的潇洒与飘逸,唐代楷书和狂草的谨严和豪放,宋人的重意,明人的尚态,清中晚期的碑字复兴,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中间既是一个传承关系,又是一个创新关系。创新应该是科学的、循章法的、不脱离实际的,并加之自我灵性与感悟的认识升华。

  纵观近百年,书法已由文人间的“赠答-赏读”模式逐渐转向大众性的“展览-观看”模式。从书法史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一新变也是大势所趋。它大大激发了书写者的“作品意识”,同《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等兴来之作相比,今人从事书法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但副作用就是,书者往往不在笔墨上下功夫,却在装扮上费思量。具备“作品意识”,缺乏“经典意识”。各类展赛造就了一批批千人一面的获奖专业户,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大家却一直缺席。

  当今时代,谈到书法创新,有人认为,几乎被先人穷尽了法度与风格的书法,哪里才能找到拓荒之处?

  这个问题,当代著名书法家董凤树,用事实给予了最好的回答??厚重的历史传统阻挡不了后人新变的生生之功!

  董凤树:董体隶书创始人,字梧桐,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鉴赏家、收藏家、篆刻家、学者和诗人。现任中国书画艺术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汉语教学首席书法导师、港澳台侨联谊会副会长,国际奥委会特聘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文化顾问。中国环球教育首席书画导师,韩国碑林园顾问,美国佛教中心国学教授。

  董凤树能书会画。书法五体兼能,尤以隶书为工。他独创的“董体隶书”,师古为根,求变为本。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他独树一帜提供了丰腴肥沃的土壤。

  原籍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董凤树,祖上过多地吸吮了儒家文化的汁液。其祖父到北京经商,在京畿之地的香河广置宏业,其父为儒学塾师。他从小就被父辈寄予厚望,四岁时开蒙受业,同时把笔临池。家父每日既吟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些人生目标。

  董凤树幼小就对私塾先生写的春联颇为钦羡,对父亲使转、提按、顿挫的细微动作更是驰情动容。受家父精道书法熏陶,他自幼酷书练字,化碑入帖,碑帖兼容。更为可贵的是,他学古而不泥古。尽管遍临古人法帖,但他并不执着于某家某帖作攻城掠地式的摹习,而是采取不断往复、循序层累的方式摄取法帖中的养分。

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契合自己的心性,董凤树在书法上一直不懈地追求。六十年代,尚未著名的国学大师张中行被赶回老家香河改造,董凤树知道张先生是受到胡适教诲过的人物,几次前去拜访,他的学识与书法深得先生的重视,张先生与启功先生乃至交,对于书法翰墨之事,尤其是砚台收藏,可谓全国名家。两位大师的指点,让董凤树的书法和鉴赏收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幸运的是,他有幸拜到书法大师王遐举门下,做为他的关门弟子,以其广博的知识与灵敏的天资获得老师的赏识,王遐举把终生学识尽倾于董凤树,希望他在书法的天空成为一只展翅的大鹏,鹏程万里。

  牢记恩师的重托,董凤树心展宏图,默然心语:踵武前贤,徒步登峰,巅峰之上,再续传奇!

  他遵理循法,摘英取萃。读着前人的碑帖,看字来字往,品形散神凝,一碑一世界,一帖一精神,沉吟其中,那种古风朗畅,古意氤氲,像大雨滂沱前的础润,渐渐潜入、渐渐渗透,渐渐提升。

  取法百家,意在广博接收,为我所用。明人解缙说:“如蜂之酿蜜,百花无不采者焉,及其蜜之成也,人但知味之为甘,而不知何花之所为也。”博采只是手段,通过博采,得其形、神、韵、气、法,使新质生长,成为多元。

  他像蜂之酿蜜,又像一个寻宝者,上穷先古三千载,沙里淘金于如山典籍,下寻中华二百城,临碑拓石于荒郊野岭。终于,“董体隶书”脱胎出世。

  (三)

  董体隶书,遒劲,厚重,古典味浓,金石味重,取法高古。通篇作品粗看千篇一律,细观里面变化万千。它给人的艺术感受不是帖学一路的书卷气,不是羽扇纶巾,不是风流倜傥,而是雄健壮美,粗犷豪放,气势逼人。

  董隶的结构特点:一是字体一反传统隶书字形扁方左右分展的形态而呈高庄纵势,笔画些微收缩横向笔势而强化纵向分展;二是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和捺画,几乎皆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而董隶的出锋和传统所不同的是,特意地单起一笔,特意地书出明显的“燕尾”形状;三是化方为圆化直为弧,这与传统的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又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董体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无不包藏着圆润的弧势,所以董隶的直画往往有着明显的外弧,即向上的弧度。这个弧度不是圆弧的角度,它是具有承重能力的,也就是建筑学中所说的力度,感觉上即使有重物压在上面,也不会塌陷。实际上,这就是董隶笔道在力和势上表现出的弥漫的张力感,由内而外的张力。四是竖笔的弧势和焊点。董隶的竖笔,不是粗头竖,不是细腰竖,是直直的下来,发笔和收笔都极轻而中部饱满极具弧势的豆荚形状,而与之横笔及其他笔画连接的竖笔,其连接处或轻或重地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焊点的牢固。这个焊点是光滑的圆润的不现焊接痕迹的浑然天成。有焊点的字,看上去,就有了金属般的质地。

  纵观董体隶书,最妙之处,是方与圆的辩证。

  相传“天圆地方”的概念是由上圣伏羲氏首先提出来的,并经殷商传至周公,其主要观点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名居域中之大,手握天下之图,法阳春而流惠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一切事物皆蕴含方圆之理。

  明项穆《书法雅言》里也有云“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是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是故书者,须“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方能成妙。

  董体隶书,用笔是圆的,浑然圆融,横竖及起笔转折随处可见,没有锋芒,不露圭角而骨力内涵,圆笔之极超妙绝伦。董体隶书,字形是方的,立形中正,掌撑八方,浩气凛然,雄强无比。

  再从气息上论。有人说,观董体隶书,似见带了兵的队伍,一个个携带兵器杀将过来。董凤树书写,全力铺毫,是在排兵布阵,有着铁马冰河般的气势。也有人说,观董体隶书,似拳似舞。董氏拳法,不似他家,他家打拳用肌肉,用筋骨。董氏拳法,一气运张驰,四两拨千斤,有形归无迹。回眸世纪之初,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一幅长32米,宽8米,面积近300平的巨幅书法长卷《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和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首都博物馆、中央档案馆、联合国总部分别收藏的《张旭•桃花溪诗》、《沁园舂•雪》、《李白•舟下荆门》、《孔子礼运大同篇》等50余幅董凤树书法精品,以及湖北随州西游世界景区108幅摩崖石刻,无一不有一种笔力雄肆、气象开阔的浓厚气息和旷达壮美、骨力铮铮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即使是单独的抽取其中任何一字,其浓郁的气息也丝毫不减,这就是董体隶书独具的隐形气息。

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四)

  书法是什么?书法是天资的流露,是人性的张扬,是秉赋与资质的展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观颜真卿书,威武雄劲、端良方正、刚正不阿之气蓬勃而出,观柳、欧书法,狷介耿直清廉之感从笔划间透露,而张旭的恣肆汪洋狂放不羁满纸云烟,东坡潇洒飘逸天资烂漫之情在字里行间中洋溢,凡有所书,皆是人性人情人格!

  书法是人生的沧桑与历炼,王羲之的东床倜傥,颜真卿的磊落雄强,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慷慨豪放,徐渭的癫狂落魄,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俱隔千百年而呼之欲出,真正的书法作品如天籁音符历久不衰、活色生香!书法是才华学识真情的闪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帖》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观大家书法,天宽地阔,山高海深,物我两忘。千回百转长啸抒愤,百读不厌沉溺于心。一幅名家书法,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揣摩成瘾,如魔如幻,这是书法的精神!

  无经历无学识者难成大家。晚清到民初书法家,很多人推崇康有为,康有为心雄万夫,气魄撼天地,当时向门徒授课,即教诗一首:“仰首观南斗,回头望北辰,俯看?世界,无我这般人!”如此雄强之心灵,表现于文章上自然惊世骇俗,形之于书法,也是气象超拔。他变法失败后亡命十余载,命悬一线,远赴北欧瑞典,曾卧病绝粮于印度大吉岭,后来他请吴昌硕为其制一朱文印章:“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唯其有如此雄强之心灵,又有如此奇拓之经历,所以其书法才有“游龙翔凤舞于天”的气象,李云光赞其书曰:“当其晚年居沪叹凤嗟麟之时,挥腾龙跃虎之笔,以写郁闷,岂与一般书家相同?”

  书法还是沟通天地与人的灵魂通道。空间上时间上的所有都在忘我的泼墨挥毫中宣泄抒发,或成为云彩,五色斑斓;或染为山水,丘壑纵横;或成朗日睛窗之书屋,文采荡漾;或成绮云掩映之闺房,柔静淡雅溢馨香!其书写时千般万状,有凝神聚气者,有手舞足蹈者,有豪气淋漓者,有恬然若梦者!俱呈浑然忘我入静修执之态。书家秉赋千秋,呈情各异,文也斑斓,书也斑斓。书法就是一种气象,人间百态,宇宙洪荒,沧海横流英雄色,运筹帷幄智慧心。“抬望眼仰天长叹!”“风萧萧兮易水寒!”书法就是一种气概,一种气节,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书法是人生智趣的弘扬,是人性的释放与抒发,无论是惠风和?天朗气清,还是山阴道上鸟语花香,抑或是悲愁哀惋沉郁顿挫,还是老树枯藤日暮昏鸭,一管笔在手,一腔情在胸,手能命笔,笔与神通,笔歌墨舞,便有了“扣船独啸,妙处难与君说,不知今夕何夕”之感!书法就是一种灵魂的追求,一种心灵的探险,追求个体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自由,探索心灵最深处那些隐秘着的震颤与悸动,于山重水复之中,突破万千重围,透穿深重雾霾,达到柳暗花明!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会有伟大的书法艺术家。唐代成为世界中心,她的文化形象,是靠李杜诗文和颜、柳、欧、张的书法支撑的文化格局。我们的“五四”时代,是因着鲁迅、梁启超、胡适等的诗文和吴昌硕、康有为、林散之等人的书法,体现着中国的骨气和豪迈。

  书法尤其是是修养性情、陶冶情操、康健身心、提高人生品味的文化活动。古代的世家把书法家当成必要修养,历代皇帝的书法各个可观,晋代的世家以写字为必修课,产生了了王、谢、郗、庾、卫这些书坛大家,出现了兰亭雅集这样的大事件。欧阳修曾这么评价晋人书法:“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侯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论述何其精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创新的书体,然这创新的书体却是万世共享的。

  董体隶书,不属于董凤树个人,它是属于整个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更属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当今盛世,城内有繁华盛景,车水马龙,城郊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放眼中国笙歌悦耳,书画盈目。以此文祝贺董凤树给中国书坛吹来一股清风,美轮美奂!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