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业务发展较好,但下半年随着经济下滑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东亚中国的业务稍受影响,业务稳步推进。”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并非个案,另一家外资法人银行高管亦表示第三季度业务有所放缓。
林志民同时透露,外资行不良也有轻微上升。银监会数据显示,外资行二季度不良余额58亿元,比一季度增加10亿元;不良率0.6%,比一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
对此,林志民表示,他们一直积极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除了正常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今年还扩展做一些投资银行、资金同业业务。”
此外,作为一家较为熟悉房地产贷款的外资行,在房贷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该行成为目前惟一一家进入车贷领域的外资法人银行。
不良有所上升
《21世纪》:经济下滑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有什么影响?
林志民:东亚银行香港业务整体变化不大,因为香港与欧美市场联系紧密,主要的影响是海外投资者减少,业务下降。在内地,因为去年的翘尾因素,上半年东亚中国业务发展还好,但下半年随着经济下滑,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业务发展有所放缓,尤其是内地信贷需求萎缩,但这一两个月我们感到房地产业慢慢有所回升。
《21世纪》:今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能否达到去年水平?存贷款增长情况如何?
林志民:去年东亚中国收入增速37%,净利润增速31%,今年可能要略微差一点。今年信贷需求有些疲软,预计贷款增长在10%左右。监管要求外资行存贷比必须要在75%以下,东亚中国每个月存贷比水平控制得比较好。这两年存款竞争很激烈,外资行网点较少,存款基础较弱,吸存面临一定压力。
《21世纪》:今年央行降息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对你们是不是有影响?贷款利率下浮状况如何?
林志民:影响肯定有,不过我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利率的定价竞争,从表面看是大银行利率较低,小银行利率会
稍高一些。但通过差异化经营会寻找适合东亚中国发展的市场和产品。
目前贷款利率下浮主要是按揭贷款,给国企的贷款利率最多下浮20%,即使四大行也很少做到下浮30%,这样的话银行是做亏钱买卖。
《21世纪》:整体银行业今年资产质量压力较大,你们的情况如何?
林志民:东亚中国的不良贷款略有上升,0.2%多一点,仍在外资行中最低,远低于中国银行业0.97%的不良率水平。东亚中国不良贷款主要源自浙江地区,为防范风险,我们的风控措施主要是做信贷排查,新增比较稳定安全的贷款,相信情况会慢慢好转。
发力车贷
《21世纪》:内地整体市场遇到挑战时,外资行的战略方向是什么?会集中发展哪些业务?
林志民:外资行产品创新有待加强,我们下一步战略是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除了正常的对公和零售业务,今年我们扩展做投资银行和资金同业业务。资金业务增长很快,积极参与同业拆借、投资债券,增加流动性,收益也不错。同时东亚中国会继续跟香港互动,着力于两地互动业务,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目前整个东亚银行的布局中内地业务占1/3多,未来3-5年,希望能达到50%。鉴于内地经济和东亚中国发展的良好势头,东亚银行这两年在内地网点、业务方面的投入有所倾斜。
《21世纪》:房地产市场今年交易量下滑,而东亚中国房贷占比较大,冲击应该比较大。
林志民: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期,我们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发商业地产市场,并成功打入由内资银行一统天下的汽车贷款市场,收获颇丰。
今年8月,领达财务、Finconsum和华晨汽车订立协议,计划在中国成立从事汽车金融业务的合资公司。在设立后,合资公司将分别由华晨汽车、CaixaBank旗下Finconsum及东亚旗下领达财务分别持股55%、22.5%及22.5%。
《21世纪》:今年理财产品市场有没有受到中资银行带来的压力?
林志民:中资行做资金池产品做得很大,东亚中国尚未开发相关产品,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中资行的客户群也比较大,但各家银行的产品线不一样。今年东亚中国的理财产品发售量不是太大,但在海外基金、信托、银行保险这三块做得相对比较多。我们是少数发售银信理财产品的外资行。
《21世纪》:东亚中国在香港和内地多次发行了人民币债券,现在还有发债计划吗?
林志民:如果市场和时机合适,我们还会考虑发债。此前东亚中国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和内地的利差达到2%,发债资金成本比较低,但目前还未有明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