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近期一项题为“2014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华外资银行对于其未来的进一步表现继续持乐观态度。
调查发现,受访外资银行尽管持乐观态度,但却认为中国市场仍面临诸多与金融改革和经济不确定性等方面相关的挑战。此次调查结果是基于对41位在本地运营的外资银行和分支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的访问。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先生称: “监管环境仍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的一大挑战,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正为他们造就了机遇。”
2014年最大的监管挑战是债券市场准入,其次是众多的规章制度以及资本与流动性限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资银行相信,开放资本市场以及外资银行更加充分地参与债券市场十分关键。另外,受访银行高管最希望监管改革能够实现“取消外债限额”,“取消对外担保额度”和“监管机构之间进行更好的协调”。
上海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
监管机构要求上海自贸区内的银行针对自由贸易账户业务采取独立的系统,外资银行因此暂时停止进入自贸区。受访者称此类系统的成本在200万至1,000万美元之间。考虑到成本及其所带来的收益,他们认为难于以成本效益的商业理由向总部提出申请添置该等设施。同时,受访者还多次提到与“现金池”有关的机遇,但在上海自贸区能够提供哪些产品目前尚不明确。此外,受访者还提及到上海自贸区在贸易融资和跨境贷款方面带来机遇。
本调查显示,至2014年9月30日,已有23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其他银行仍未明确表态,或已决定不在自贸区内开展业务。
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准入限制松动的影响
2014年11月30日存款保险制度大纲公布,2014年12月21日则放开了外资银行开设分行的限制以及人民币业务牌照的管理规定。
蔡鉴昌先生称:“后者的修订旨在降低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的门槛。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旨在兑现开放中国国内金融行业参与竞争的承诺。另外,这也显示出中国正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蔡鉴昌先生还表示:“存款保险被认为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以及实现利率市场化所需的最后措施之一。这一变革将对国内和外资金融机构产生广泛影响;然而,一旦正式推出,外资金融机构可能更能对这一变革做出迅速应对。”总体来说,受访外资银行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并不会对其业务产生直接影响。然而,预计这一制度将进一步打压利润率水平,零售银行将受到最直接影响。
数字化转型
移动银行以及社交媒体的力量在为外资银行创造进入零售银行领域的新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挑战。有限的实体分销渠道使得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虽然在线和移动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吸引年轻一代移动金融消费者群体的关注,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普及则突出强调了外资银行在零售领域面临的另一个关键挑战。这些机构开展的业务通常不在监管范围之内,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并加剧了零售银行业务实现盈利的挑战。
2014年3月,监管机构批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此举将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竞争。蔡鉴昌先生称:“可以说,注重零售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需要问问自己这是否仍将是其未来的主要关注点。”
投资上限的挑战
作为实现市场渗透与增长的手段,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合作持续缓慢发展。为了限制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股份而设立的20%的投资上限,无疑刺激了外资银行利用这一方式扩大在华业务的意愿。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将投资上限列为面临的第五大监管挑战。
蔡鉴昌先生建议:“考虑到这一持股规模的相关影响,外资银行应当在决策时考虑这种安排带来除了支出之外的财务和战略益处。”
对未来业绩持乐观态度
在总资产方面,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报,截至2013年12月,外资银行在华市场份额仅为1.73%,低于截至2004年12月底的1.84%。
展望未来,外资银行预期其业绩在未来三年会有适度改善。50%的受访者预期会略有改善,而45%的受访者预期其业绩会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