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保险业的低潮年,保险业在政策法规、销售渠道、市场利率、资本市场等方面遭遇了多重调整,整个保险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进入转型的关键时点。
由于2011年保险业执行《关于印发〈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09]15号)后,寿险的统计口径变化较大,因而2011年以后的保费收入数据无法直接与此前的保险数据进行比较,在此,本报告把2011年的保费收入数据统一还原为2010年的口径。
还原后,2011年1-11个月的原保费收入为14495.48亿元,同比增长7.85%,较2010年全年的同比增速下降22.59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实现保费收入9377.86亿元,同比增长3.84%;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635.41亿元,同比增长1.85%;人身意外伤害险实现保费收入321.89亿元,同比增长21.47%。2011年1-11月,我国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4169.33亿元,同比增长18.19%。
寿险保费收入增速持续下滑,银保和个险营销渠道双困扰
根据保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季度,2011年寿险规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10.90%,较2010的滑落逾20个百分点。受此拖累,2011年保险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1年是寿险的低谷期,除了由于寿险普遍收益率偏低导致销售不畅外,渠道受阻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销售渠道上看,银保渠道和个人营销员渠道仍然是保费收入最主要的两个渠道,但是2011年两个渠道发展均遇到了障碍。
银保渠道方面,2011 年前三季度,银保渠道保费下降3.50%,银保渠道的占比已经连续3年下降,相关监管政策的连续出台则进一步降低了银保渠道的保费贡献度。2010年11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90号文);2011年3月,保监会出台《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市场秩序。实施初期,由于不同公司对于新规的认识和实施方法没有统一,以及银行保险销售人员面临断层等原因,各公司的期缴银保产品的保费收入下降很快,如中国人寿(601628)和中国平安(601318)上半年银保渠道占比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1.7个和4.5个百分点。
分析银保业务的困境,政策监管仅仅是外在原因,主要原因是保险和银行还有诸多的内部不融合之处。一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银行的存款压力仍大,银行首先要完成其存款任务,无暇顾及保险代销;二是,保险公司没有提供更高的激励,银行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卖保险并没有比卖基金产品更有动力;三是,保险产品的专业性较强,一般培养一个合适的银保销售人员需要6-9个月,银保销售人才严重短缺。
分析个险营销渠道不畅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当前保险公司营销员人数的增长正在经历一个瓶颈阶段。2010年全行业的寿险营销员增速仅为11.00%,预计2011年全年增长速度会滑落至5%左右。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于中介市场,截止2010年底,保险营销员为329.78万人,其中寿险营销员为287.90万人,但是到2011年5月底,中介渠道寿险营销员人数已经锐减50万。
总体来看,2011年保险销售队伍的增员难加剧了保费增长放缓的局势。而营销员队伍增员压力较大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中国保险业营销员管理实行的是代理制而非雇员制,营销员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司归属感;其次,2011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也导致代理人实际收入下降,生活成本的提高降低了寿险代理人行业的吸引力。再次,部分保险公司主动进行代理人制度改革,精简销售队伍,提高整体队伍的质量。
产险高位盘整,成本率进一步提高
2011年1-11月,产险保费收入实现了18.19%的同比涨幅,但是较2010年35.46%的高景气增长速度出现大幅滑落。产险保费收入中,车险占据七成左右,因此车辆的销售和保有情况,对产险行业有较大影响。
2011年1-11月份,汽车总销量为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产量为1672.83万辆,同比增长2.00%。预计2011全年汽车销量同比涨幅会维持在2%-3%之间,为近10年增速最缓慢的一年。考虑到2010年第四季度基数较高的因素,全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可能为8%左右。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增速下降,拖累产险行业景气度下滑。
虽然产险增速放缓,但是行业利润依旧丰厚。目前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为90%-91%之间,属于较为少见的低水平,产险的承保盈利已达高峰。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该利润率难以维持。2011年9月份,保监会发布了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在启动车险费率市场化。虽然车险费率市场化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但是保险公司还是受到较大的约束。因为按规定,只有符合最近两个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最近两个年度偿付能力高于150%、以及上年度承保车辆达到30万辆等要求的公司才可以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定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固定收益投资比例稳定,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下行
根据保险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保险业总资产58462.16亿元,相对于年初增长15.81%;保险资金运用总额达到53906.39亿元,较年初增长17.07%,较9月末增加1295.43亿元。
2011年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大概可以概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投资策略上,保险公司多次调整在权益类资产上的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则维持较为稳定的比例;第二,在投资收益上,由于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明显下滑,从而拖累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第三,在投资渠道上,2011年保险公司有了较大的突破,开始试水不动产等另类投资。
根据保险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11年一至三季度,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的比例分别为32.4%、33.5%和32.7%;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为46.7%、45.8%和46.2%。由于前三季度债券市场低迷,各家保险公司在第三季度纷纷降低了债券投资的占比而加大了定期存款的占比。但总体来看,保险公司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总体投资比例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上都维持在78.5%~79.5%之间,同年初相比变化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
截至2011 年11 月末,保险资金的资金运用总额达到58462.16亿元,较2011年年初增长15.81%,其中银行存款为16670.53亿元,比9月份减少512.77亿元。同时,其他保险资金投资余额为37235.86亿元,较9 月份增加1808.20亿元。从数字上推测,由于股市和债市在10 月末双双出现底部迹象,保险公司可能是加大了对债券和股票的投资,减少了存款方面的投资力度。
股权投资上的损失是导致2011年保险公司业绩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末,保险资金持有股票371.5亿股,总市值达到5580.9亿元。到了第三季度末,保险资金共持有股票445.6亿股,较第一季度末增加74.1亿股;但是股票总市值却跌至4472.9亿元,较第一季度末减少1108.0亿元。目前保险公司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维持在11%~13%之间,尽管2010 年8 月保监会放宽了对股权投资中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限制,但2011年4 月以来股市的羸弱表现使得保险公司对股权投资不敢贸然加大。
虽然2011年“股债双杀”的行情使保险资金在证券市场遇挫,但有关不动产领域保障房的投资却已迈出步伐。2011年2月底,太平洋(601099)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中国保监会的备案,该计划募集资金40亿元,投向上海市徐汇区铁路南站地区、徐汇区华泾地块和普陀区上粮二库部分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2011年5月,中国平安又与上海城投签署投资协议,双方推出“平安??城投控股(600649)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平安将以募资不超过30亿元的规模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至于涉足保障房领域,目前,保监会依旧没有出台关于投资于不动产的细则,保险公司在2011年还只是处在一个摸索和尝试的阶段。
根据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1.07%;二季度末,保险资金实现投资收益1031.1亿元,平均收益率2.1%;到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实现资金运用收益1353.8亿元,平均收益率2.7%,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6%。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称,2010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仅为4.84%,但是按照2011年的前三季度的表现推测,2011年全年无法达到2010年的投资收益水平的可能性极高。
偿付能力不足,保险公司融资需求巨大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不理想以及保险业务发展增速放缓导致了2011年保险公司偿债能力普遍下降。根据三家上市保险公司公布的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中期报告显示,2010年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平洋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1.99%、180.20%和241.00%,然而到了2011年6月末,三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下降至164.21%、158.10%和192.00%。其他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纷纷出现大幅下滑。为了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2011年共有66家公司增资900亿元,共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600.5亿元。
保险公司补充偿付能力有多种途径,包括发行次级债、可转债、股东注资、定向增发和公开市场再融资等。而2011年通过次级债券增资的金额达到了2010年全年增资金额的5倍还多,这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关注。2011年10月,保监会发布实施《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提高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门槛。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保险市场自身的转型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