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银行贷款的逐步收紧,保险资金已成为各地方融资平台争取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偿债主体的项目层级的下沉之势迫使保监会拉响预警信号。针对债权投资出现的新问题,保监会近日向保险(和讯放心保)资产管理公司下发了两份监管新规:《债权投资计划信用增级监管口径》和《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县级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口径》,以期从源头上防范债权投资风险。
野蛮生长后风险显现
从记者获悉的一组内部数据来看,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确实呈现出投资区域广泛趋势,今年一季度投资地区已涉及15 个省(市、自治区)。
这其实源于2012年的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启动,保监会大幅度放松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行政约束,涉及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等一系列文件的下发,保险业内债权计划发行出现前所未有的井喷。从2012年底的2941亿元,到2014年一季度末的6316亿元,一年多的时间,保险业债权投资计划的累计注册(备案)规模翻了一番有余。各保险公司债权计划投资比例也大幅增长。这些债权计划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大致占比为前七后三。去年的数据则显示,2013年12家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平均到每个季度注册规模超过700亿元。
然而,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中一些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保险资金运用部分领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甚至道德风险也在积聚。今年中国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加强,尤其是非标类投资,规模迅速增长的债权计划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自年初至今,行业内部收到相关监管文件达7份之多。
日前,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一次保险资金内部培训会上提及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时曾提示了七大风险,其中区域性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增加、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大、金融市场“刚性兑付”逐步打破、部分金融产品信用风险增大等风险均在列。
而与风险直接相关的另类投资,尤其是债权计划“首当其冲”。从保监会内部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保险债权计划规模增量虽仍处高位,增速却出现放缓趋势。与此同时,监管层亦强调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陈文辉在上述讲话中称,“要清醒地意识到,从局部地区和行业看,一些产业结构单一、过于集中在强周期行业(如煤炭等)的地区,一些融资能力不强、外源融资能力不足的不发达地区,一些负债率较高、债务较多、已经超过本身财政规模的地区,一些支柱产业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大的区域,还有一些通过多个融资平台集中举借巨额债务、借新还旧、平台相互担保等情况比较普遍的地区,这些区域,在宏观经济形势或金融信贷政策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不难觉察,今年的保险债权计划注册规模减速趋势明显。一季度7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25项债权计划,合计注册规模496.99亿元,较年初增长8.54%。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3项,注册规模304.99亿元,占比61.37%;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12项,注册规模192亿元,占比38.63%。有保险资管人士说:“险企今年对债权计划的热情明显降温,而且今年无论是信托还是债权计划等风险都有上升趋势,监管层对非标投资风险之前也有预警提示。”
新规加紧“补牢”
这次的两份监管新规文件中明确,保险债权计划可投的县级政府融资平台须为:平台地处经济较为发达、财政实力较强、信用环境良好的城市;且还款须纳入县级以上(含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并落实预算资金来源;同时由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担保,进行风险兜底。
此外,为规范债权投资计划信用增级,上述文件还规定:境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保证担保的,应当为列入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名单的银行或境内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且上一年度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此外,为确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境内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应为企业法人,其中企业集团提供担保的,合并报表范围仅包括其实质控制的子公司。
而对于担保范围,保监会亦明确要求,应当包括投资计划全部本金、利息、罚息、因主债权而产生的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和其他所有应付费用;以及保证担保期间应至少为投资计划存续期及投资计划到期后六个月,抵质押担保期间应至少至投资计划本息及担保范围内的其他款项全部足额清偿之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