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备受全国关注的温州立人教育集团债务危机事件进入司法程序。董事长董顺生等6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温州市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董顺生等人是如何陷入这场巨额债务危机的?
集资合股创办民办教育寻致富之路
浙江省泰顺县地处温州最偏远山区,与福建北部接壤,属温州欠发达地区。1998年8月,董顺生瞅准当地教育资源匮乏之商机,联合6名股东合股60万元,租用一家陶瓷厂,首办育才高级中学,亲自担任校长。2001?2003年,又相继开办育才初中、育才小学和育才幼儿园。
2003年9月,董顺生等6人合股注册资金人民币3.2亿元,成立温州立人教育集团。
知情者、立人集团董事局工作人员雷小草介绍,当初办育才高级中学时,第一学年招生220人。此前,泰顺县高中升学率一直不高,学校开办第一学年招生还不错。可是由于山区学生不太适应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加上百姓对民办学校学历的怀疑,第二学年只招收了160人,学校经营出现亏空。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民间借贷。
泰顺县教育局副局长毛叶华介绍,“以前,泰顺每年中考考上温州中学者寥寥无几,近几年育才中学每年都有十多人考上温州、杭州等地的名校。”
民间融资开拓房产矿业填教育之亏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到了2005年,光靠学生的学费和民间的少量借贷已经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董顺生开始寻找出路,决定向外投资,填补学校亏损。在他的决策下,立人集团先后开拓房地产、工程建设、煤炭等行业。集团旗下的学校、公司等企业逐步“放大”到36家,项目遍布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南、湖北、河南、内蒙古、贵州等10多个省区市。
董顺生告知,起初企业确实获得了盈利,但这些盈利主要支付了学校的负债和多年来的借贷利息。
由于企业在外开拓房地产、煤炭等行业获得高效益,董顺生在当地名声日隆,成为泰顺县的明星企业家。由此,当地许多百姓都纷纷自愿、主动将钱借钱给立人集团。泰顺人包先生告诉记者:“‘立人’的利息很高,一般是3?4分,最高的时候达到6分息,我与身边很多人都借钱给‘立人’。”泰顺县政府一位领导向记者透露,不少教师、机关干部、公安人员也都参与“立人”借贷,全县至少有数千人卷入借款。
泰顺县教育局副局长毛叶华称,2009年前后,立人集团放出一定的金额在立人集团旗下的育才学校内部集资,一开始大家都抢着认购,有90%左右的教师卷入借贷,涉及金额大约有5亿元。这5亿元包括内部认股和借款两方面。许多教师是以“打包”、“抱团”的形式,收集亲戚、朋友的钱,以一个人的名义出借,学校的一些管理层就涉及上千万元资金。
巨额债务难挡“楼市冬天”陷债务危机
在泰顺,向银行融资难,而向民间融资便捷,董顺生资金主要来源靠民间借贷。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立人集团的局面逐渐好转,董顺生带领董事局于2010年底确定2011年的目标:煤炭生产量达到500??600万吨,楼盘销售达50万平方米。
雷小草介绍,从2011年初起,在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楼市的“限购”“限贷”政策背景下,立人集团许多房地产项目开始卖不动,资金无法回笼。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投资的煤矿产业,也由于“节能减排”“限产”等政策严格控制煤炭产量,无法取得预期的回报。再加之受温州金融形势偏紧,资金借贷更加困难,发生民间债权人资金挤兑等影响,2011年6、7月间,立人集团的资金几近告竭。
为摆脱困境,董顺生推出月息4分、5分、6分甚至更高的利息揽储,饮鸩止渴,以求吸收更多的资金。但最终无力回天,集团资金链彻底断裂。
立人集团有关人士称,2008年金融危机时,董顺生曾萌生自杀的念头。2011年6月,他预感到集团将面临的危机,其间又数次想要自杀。
2011年10月31日,无力支撑的立人集团向社会公告,无力偿还债务。至此,立人集团宣告崩盘。
雷小草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据集团内部统计,共负债22亿元左右,大部分为民间借款,只有极小部分的银行贷款。泰顺相关政府部门表示,目前该案所涉民间借贷数额正在详细统计之中,涉及人数也尚未明确。该县有关领导称,债务涉及人员至少达五六千人,政府已介入立人债务危机事件全面监管、处置。(张和平 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