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德育无痕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精细化管理侧记 | |
郯城二中位于鲁南苏北交界处,东靠马陵古战场,西临沂河古道。根植于古老深厚的地域文化中的它,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创造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学校”、“山东省管理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临沂市文明单位”……一块块闪光的奖牌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郯城二中的风采。近年来,它更是以独特的管理理念,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实践闻名于当地教育界。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那么,在郯城二中成功的背后,又蕴含着校长王首先和二中人怎样艰辛的探索历程呢? 创建于1975年的郯城二中,是一所传统的历史老校。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学校无论师资配备,还是教学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当地的优质学校。生源也只是全县中考2000~3000名的学生。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压力很大,学校处于一种在斜坡上负重前行的状态。 2005年,王首先出任二中校长。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由于在学校建设中产生的18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教师们人心惶惶:不知道集资款学校是否能够还给他们,于是纷纷要求学校赶快返还集资款;建筑公司业主等债权人络绎不绝地来到学校要工程款、材料款、仪器设备款,王首先的办公室成了“还账公司”……此外,由于社会不认可二中,教师们更是人心涣散,二中的社会声誉一度降至了“冰点”。 面对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二中现状,王首先迟疑过、犹豫过。但是,当想到曾经让同样是薄弱学校的郯城三中走向崛起之路时,王首先便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比亲历伟大的改革更有价值,没有什么比接近梦想更令人怦然心动。 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感。那一刻,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既然能使郯城三中从困境中崛起,那么,今天也一定能够带领郯城二中走向振兴之路。但是,如何引领二中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深谙教育管理的教育行家???王首先深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在困境中突围的最好突破口。但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明晰“搞教育、办学校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教育本质问题。 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一盏孤灯下,王首先一次次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教育是什么?教育到底又为什么?在一次次的追问中,他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本身是改变人、提升人品质的过程。要想引领二中朝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首要任务是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由此,他提出了“成人成才,成就师生美好未来;成长成功,开创学生绚丽人生”的“双成”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仁为准只有最终指向具体而鲜活的教育行动的理念,才富有生命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双成”理念呢?有效的管理便是架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管理作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来已久。有人仅仅将它看作是约束、规范师生的管理手段,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在王首先看来,管理是为师生提供的一种贴心服务。 于是,他坚持“以人为本,以仁为准”的管理原则,所谓“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在学校管理中,他力求让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快乐。为此,他积极引领教师走向成功的圣地,把学校办学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给教师“注射”成长的“兴奋剂”。 对于步入“高原期”的“功成名就”的教师,王首先利用心理学上“人的智能减退法则”???“用进性”和“衰变性”的规律去引导教师接受教育教学的新挑战,重构教师的价值观,引爆教师内在的生命活力。 同时,学校还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开展周一教研沙龙、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学生评教、专题研讨、条例征集等教研活动。在一次一次的评价中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从一线教师慢慢成长起来的王首先最了解教师的心。深受“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儒家文化影响的教师们非常渴望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为此,王首先力求做到时时刻刻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在高一分班时,学校采取“微机编班,教师均衡搭配”的方法,由班主任随机抽班,让大家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形成平等竞争格局。 在管理过程中,王首先坚持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吸取群众智慧,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全体教职工在全面了解校情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凡教代会评议和通过的议案必须予以认真贯彻;决定推迟实施的议案,继续做好前期准备;否决的议案坚决不执行。凡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 除了在工作中尊重、关爱每一个教师,王首先还非常关心教师的生活。他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要视教师为亲人。教师的父母住院,王首先都组织校级领导亲自去医院探望;父母病故学校一定出面慰问,并责成办公室协助教师料理亲人后事。同时,坚持节日走访困难职工家庭,给他们送去慰问品,让他们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追求,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管理能什么,这既是教育哲学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具体实际,而建章立制是把学校的教育追求、责任使命、培养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也是让全体师生认同、遵守、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过程。 为此,王首先积极引领二中人制定适合教师发展的制度,并先后出台了《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方案》、《班主任量化考核方案》、《教师业务量化考核方案》等制度,形成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的约束机制。管理者身体力行是最好的领导力,为了让领导干部成为学校管理的“领头羊”,学校制定了《郯城二中领导工作十戒》:一戒懒、二戒散、三戒乱、四戒浮、五戒骄、六戒满、七戒平、八戒浅、九戒横、十戒贪。 在教科研方面,学校强化教干包组听课制度。由分管校长牵头,九位中层领导和年级三位主任包备课组、包班级,实行蹲点,重点做好“三查”、“二听”。“三查”,即一查教师到岗进班,二查教师备课笔记,三查作业试卷批改;“二听”,即一听教师授课、了解教情,二听学生反馈、了解教情。要求教干每周要参加两次集体备课,参加备课组的听课、评课,并在学校办公会上做汇报,对课堂教学提出精辟的分析和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学校科研质量的提高。 阳光素质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应该赋予这些生命什么样的底色呢?王首先认为:我们的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一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由此,他确立了培养“知识丰富,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并继承一个传统:要求“男生要有绅士风度,女生要有淑女风范”的阳光素质教育标准。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惟有推行素质教育。经过反复思考、论证,王首先确立了“用点带面的管理方式,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思路。所谓“点”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谙其道的王首先一直都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而“价值引导”的工作是要靠教师来完成的。“眼界决定境界”,教师教育学理论的高低决定了素质教育的高低。因此,王首先在狠抓师德教育,端正教师教育思想,增强素质教育的责任心、使命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树立课堂教学效率观、人才观。 除了思想引领外,学校还将教师的发展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中:倡导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中学、兖州一中等地观摩学习;鼓励自我创新,如校本研究、课堂活动方式、选修课教学等。 经过多年努力,郯城二中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互动教学模式”,即“巧妙导入、探讨督学、点拨明理和练习矫正”四步骤,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2008年9月19日,郯城二中在学校科技楼一楼报告厅启动“四步互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秉承“成人成才”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生活的情调,以便能独立地面对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意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在抓好素质教育的重心???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各个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法制报告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观摩、学生会竞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和人文素质。 同时,学校分年度从不同侧面开展各类活动,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如:2008年9月,学校开展了“读书、精神、未来”的读书月活动,倡导“读懂一本书,读透一个人”;10月,全校学生参与了以“用爱点亮人生”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11月,校《旭日》文学社组织了“我、社会、家庭”知识竞赛。通过读书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修养,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 此外,学校将每年的12月份定为消防宣传月,该月第二周定为消防演练周,加强师生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利用广播、宣传栏、消防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的宣传。 如今,素质教育在郯城二中正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着,二中的“绅士”、“淑女”也在校园里自主快乐地成长着。 天下大事:做于细,成于精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大事,必成于精。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就没有精致化的教育。为此,王首先积极倡导用精细实效的环节安排凸显管理的特色创新。针对学校宿舍脏乱差、餐厅利用率低、社会反响不好的实际情况,学校迅速成立了宿管科和膳食科,王首先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全体班主任每天分组值班,监督学生三餐情况,并安排教干和班主任直接入住学生宿舍,督促检查学生的午休和晚休及卫生情况。 在宿舍管理中,学校加强发挥宿管科的职能作用,让宿舍达到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有序、宿舍文化有品味上档次;加强晚休和午休值班检查,每一天都有一位教干和六位老师住在宿舍楼检查督促,以保证学生的休息质量,让学生养成铃响、灯熄、人静的好习惯。 另外,学校强化三操管理,跑操集合迅速,队列整齐,口号响亮;课间操动作要规范有力,舒展大方。进一步严格规范纪律卫生管理,政教处执行严格的量化检查,坚持每天公布结果,并将其作为班级评先树优的依据。 此外,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各类安全辅导员,请安全部门的同志作安全报告,进行消防疏散演练活动、讲卫生“弯弯腰”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高一新生“千人叠被”比赛活动作为图片新闻在新华网上发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开弓没有回头箭。紧接着学校又出台了加强学生管理的规定:实行严格的封校制度和严格的学生请销假制度。明确规定学生上课期间不准随意外出,不准到路边摊点就餐;保卫科严查校外人员,不准闲散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学生请假必须履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严禁住宿生到校外租房居住。这一措施的实施,加强了校园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治理了学校周边环境,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现在,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已经融入每一个二中教师的血液,也潜入、流注和运行于学校汩汩不断的血脉中。每天早晨上课前,从校长到班主任都会全部到位,王首先和几位校长在教学楼前督促,主任到年级组检查,班主任到教室察看班级情况;午休时间,带班领导负责检查巡视,班主任在楼道里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每天晚上校长、主任和班主任一起检查宿舍,常常坚持到深夜;班主任还利用熄灯前的有限时间和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负责睡值的教干和班主任住在学生宿舍楼,每楼层一人维持秩序。 走进二中,目及之处,一尘不染,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文明自律。自习课鸦雀无声,晚上就寝灯熄人静;餐厅里学生就餐整体排队,吃过之后自觉将餐具收拾整齐,整个餐厅洁净如初……对此,王首先无比欣慰地说:“这就是管理,这就是素质,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习惯育人!”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是学校的DNA,说到底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王首先深知: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为此,他率领全体二中人精心构建学校文化,力争用高雅的学校文化彰显大道无形、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走进郯城二中,显性的物态文化首先便会让人流连忘返。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科学规范,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实现了合理分隔;内部设施完备,现代化水平高,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王首先还力求让显性的物态文化最大可能地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精神,体现出教育的本真:二中的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处处都是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每一条道路都让师生广泛参与了命名:双成路、大成路、仁德路、明礼路、博学路……一道道文化墙流溢着古郯遗韵,一道道艺术墙描绘着画意诗情,校园环境优美,建筑格局、人文景点错落有致,花草树木四季常青,亭台轩榭彼此掩映,古墙曲径充满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气氛,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 另外,二中以校园网络和校刊校报为载体,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不断提高二中创办的《旭日》和《郯城二中报》的质量和利用率。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创作和展示才能的平台,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人、教育人的作用。此外,王首先还带领二中人大力加强教室、宿舍、餐厅文化建设。布置饮食文化标语,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关注民生,努力创设优雅的餐厅氛围。学生把宿舍当成第二个家,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精心布置,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承载着广大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这些年来,王首先除了构建学校物质文化外,还积极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2005年上任伊始,他就积极思索并提炼出学校“双成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他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致力于塑造艰苦创业、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永创一流的二中精神。 现在走进郯城二中的办公楼,抬眼就能看到黑板上每天一换的“校长寄语”,如:“优秀教师是用心工作的教师,他将工作的意义完全浸融于教育的人生之中,对事业具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情。他以一颗慈善、宽厚、仁爱和博大的心关怀学生,他的心时刻与学生在一起。”每天有不同的内容,却有相同的叮咛和期待。犹如一声声警钟,鸣响的是使命感,激发的是责任心,也构成了二中独特的文化。 于是,今天的郯城二中更像一个精神特区,显性的物质文化与隐形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一本鲜活的校本课程,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德育无痕,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一点点浸入学生的心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悄然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正因为郯城二中精益求精的管理,才迎来了如今新的教育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