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财经专刊
  3. 内容

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多年变化甚微

来源:商务金融网 日期:2010-12-08 人气:1309 责任编辑:主编

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多年变化甚微
“外来的和尚”为何难念经?

■ 本报记者 王珊珊

    日益壮大的中国保险市场如同一块大蛋糕,引来了众多食客争相分食。但随着中资保险公司的爆发式发展和华尔街金融危机对全球保险行业的冲击,原本拥有丰富经营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却遭遇了“外来和尚难念经”的尴尬。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针对31家在华外资保险公司的调查显示:中国监管环境和本土保险公司的日益壮大,正在迫使外资保险公司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针对于此,国内保险业专家表示,无论哪国的保险公司期待在海外得到发展机遇,都要放下身段,立足本土,最重要的是,要在发展道路并不明朗时必须耐得住寂寞。

市场份额连续多年微变化

    根据中国保监会2010年上半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外资保险公司近几年在华发展市场份额起伏并不大,其中,外资寿险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在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9%、5.2%和5.1%,外资财产和意外险公司近三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1.1%和1.0%,份额比例相对较小。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试图拉升业绩,增加市场份额。”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林同文表示:“成熟的本土保险公司和正在各地积极拓展的小型保险公司与外资险企可谓势均力敌。”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分析说,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发展道路不平坦有两个主要原因:水土不服和金融危机。
“绝大多数外资保险公司一直没有实现本土化,特别是一些日资、韩资的保险公司,在华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还是日本人、韩国人。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对中国的市场很难了解透彻,所以,水土不服还将长期存在。”徐晓华说。
“金融危机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徐晓华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依旧厚重,外资保险公司走出后危机时代尚任重道远。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消费者对外资保险公司也产生了一些信任危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型生命保险公司“大和生命保险”受华尔街风暴冲击宣布破产,而在中国,中资保险公司大多拥有国资背景,这至少在消费者选择时,心理上感觉多了一重保障。

人才回流如釜底抽薪

    人才的流逝更是外资保险公司的难言之痛。徐晓华用“略显悲情”来形容后危机时代的外资保险公司。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外资保险公司的待遇和发展机遇要优于中资保险公司。但随着最近几年中资保险公司的迅猛发展,和外资保险公司受其海外母公司拖累而产生的财务危机,导致在外资保险公司中的人才大量回流到中资保险公司。这就让原本已经水土不服的外资保险公司更加雪上加霜。
林同文介绍说,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导致一些外资合伙人开始考虑稀释他们的持股,并将运营机制本土化。
普华永道亚太区精算服务主管合伙人刘淑艳也表示:“在后危机时代,许多欧洲保险公司被迫重审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很多外资保险公司正以长远严肃的眼光看待他们与本土合作伙伴建立关系的可行性。”
例如,苏黎世保险今年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合作建立了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究发展中心,旨在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建设,特别是从人力资源上给与重点发展,以期实现人才本土化,培养当地保险人才。


上升潜力依旧巨大

    “我给外资保险公司的建议,就是要耐心。”徐晓华说,从一个市场进入另外一个市场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如今,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份额在5%左右,而中国的保险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在海外份额只有0.1%。“这都是一样的道理,无论中资保险公司,还是外资保险公司,在海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静下心来研究当地市场,立足本土,绝不能急于求成。”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外资保险公司并不打算放弃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仍然很坚定,甚至在某些公司还有所增强。林同文说:“在外资保险公司眼中,中国是一个保险覆盖率不足的市场,具有庞大的上升潜力。实际上外资保险公司正在经历一个招聘高峰,员工流动率预计将重回危机前的水平。”而且,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不但带来了相对新颖的产品与服务,更带来了国际化的运作经验,是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个有力补充。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