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商金研究
  3. 内容

郭田勇:商业银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

来源:商务金融网 日期:2011-06-16 人气:2257 责任编辑:主编
(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今年以来,央行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5%的历史高位。通过收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控制市场中的流动性,进而消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已成为央行在稳健货币政策下的操作常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经历了2009年货币扩张时期的天量信贷投放后,面对货币政策转向稳健,银行将会承受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货币扩张时期积累的潜藏的流动性风险也会在货币紧缩之后逐步显现。因此,如何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按照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

一是资产的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导致持有相关资产的银行无法按合理价格将其出售,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巨额亏损,也严重削弱了银行的流动性。

二是融资的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取足够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同样在金融危机中,英国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无法在拆借利率上升的市场上以合理价格获得资金以应对资金短缺,银行融资能力枯竭,再加上储户挤兑,最终完全丧失流动性,被收归国有。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商业银行作为高度负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其高度负债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必须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履行债务支付义务,其经营风险的本质也要求银行具备较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中也突出强调了流动性的重要性。三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条基本原则,即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盈利能力,任何商业银行都把追求最大的盈利作为其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即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避免风险、保证安全可靠性的程度。这三者中,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流动性风险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有可能导致一家具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

此外,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更加凸显,破坏性更强。例如上文提到的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和在金融危机中大面积倒闭的美国中小银行。这些银行的破产倒闭无不与其信贷过于集中、风险管理缺乏预见性等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往往在于银行资金短缺,流动性完全丧失。

最后,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也一直受到监管者的高度重视。巴塞尔协议Ⅱ第二支柱第一项原则即要求银行应具备评估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的程序和能力,并提出监管当局应为银行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我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合规标准和监管期望,为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和指导。而在最新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中,更是充分借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引入了更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两个新流动性管理指标,能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识别不同压力下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二、 当前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

就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国内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定调稳健,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第一,CPI指数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4月份CPI为5.3%,较上月小幅回落0.1%。广义货币(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少增208亿元,同比增长放缓。尽管4月份货币信贷增速放缓,M2回归16%之内的调控目标区,CPI也呈高位趋稳、回落之势,但同期贸易顺差突破100亿美元,远超过市场预期,外汇占款的增加加大了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压力。此外,4、5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均超过5000亿元,也会为市场带来充裕的流动性。关键指标物价水平没有明显好转,通胀态势不容乐观。

第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频繁使用,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痉挛。在治理通胀成为经济生活中首要任务的背景下,央行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数量型工具收缩市场流动性将会成为政策常态。5月18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性冻结3700亿元。同时,央行于5月12日重启3年期央票的发行,进一步回笼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到达21.5%的历史高位,进一步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资金约束。加之公开市场业务对流动性的回收,市场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显著上扬,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三,加息难阻负利率,居民存款流失严重。尽管央行今年已两度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升至3.25%,但与高达5%的通胀水平相比,负利率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负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存款对公众不再具有吸引力,商业银行将面临居民储蓄存款流失的风险。据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一面是负利率的现实环境抑制了居民存款积极性,另一面是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日益多样化,居民存款自然而然地就从银行体系转向了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民间借贷市场,甚至贵金属和艺术品市场。持续的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势必会长期面临着存款不足的局面,这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 当前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一般来说,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市场流动性充裕,商业银行较容易获取资金。不论是银行自身资产增长还是偿还债务时所需要的资金,都容易得到满足,此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较低,少有发生危机的可能。但是当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或紧缩时,会导致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将承受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我国货币政策在2010年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意味着商业银行将从流动性风险较低的环境中进入流动性风险较高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一些原本隐藏的流动性风险将会逐渐暴露,而原有的流动性风险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也会体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货币政策转向将使贷款风险凸现,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在09年的信贷扩张时期,银行贷款激增,总量上过高过快,结构上呈现出“3377”的结构特点,即30%的贷款流向房地产行业,30%在政府融资平台,70%贷款为中长期贷款,70%集中于大企业。大量的中长期贷款将使银行资产业务刚性化,而一些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甚至没有正常的还款保障。尤其在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上行的背景下,这种单一的资产形式和中长期的贷款结构将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多,影响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从而削弱银行的流动性储备。

其次,负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主动负债,放大了银行负债的不稳定性。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具有一定的被动型,尤其是储蓄存款,无论是期限还是规模,商业银行在现有市场环境下都很难做出选择。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将面临现资金面紧张,流动性紧缩的局面,存款增速赶不上贷款增速,放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取资金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市场存在着持续负利率,引发了居民储蓄存款“出逃”、“搬家”的现象。既然被动融资出现萎缩,商业银行就通过层出不穷的信贷理财产品吸引资金,甚至不惜违规采取高息揽储的方法主动负债。

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的4.17万亿,而去年同期仅为1.25万亿。理财产品市场规模的急剧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但理财产品往往存在着业务期限不匹配或集中到期的现象,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而高息揽储则是一种业务层面的激励考核机制与银行整体风险承受度之间失衡的体现。一方面,以这种方式获取的负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很多被短期高额利息吸引的资金甚至存在“银行一日游”现象。另一方面,盈利压力又驱使资金业务进行大量的短借长拆等行为,加剧了资产负债业务的错配风险。

最后,流动性危机极具传染性,亲周期效应更加剧了这种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并通过亲周期效应强化和放大了这种风险。当货币政策的转变引发市场条件发生逆转时,那些在信贷扩张、经济繁荣时隐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会迅速暴露,不良资产的出现首先引发资产的流动性风险,银行惜贷又进一步引发市场流动性紧缩和资金成本上升,削弱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储备,使得危机在整个银行系统蔓延,从而将个别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发生系统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这种特点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建立在次级债券基础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崩溃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市场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导致市场流动性的迅速枯竭,那些完全丧失流动性的金融机构面对无法按期偿还的债务,只有倒闭破产的命运。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过多影响,但在09、10两年的信贷扩张中,我国银行业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从09年的9.5万亿到10年的7.9万亿,信贷投放总量上过高过快,结构上过于单一过于粗放,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违规的情况。随着货币政策在2011年转向稳健,商业银行原来积累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将会逐渐显现,一些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甚至会演变成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五、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若干建议

流动性风险密切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面临流动性紧缩的压力,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流动性管理。

第一、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要强化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审慎经营的银行管理体系。此次金融危机中诸多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枯竭而破产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经营者在提高杠杆率以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主观上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在前两年的信贷扩张中也存在忽视流动性风险的行为,而且在平常经营中存在着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突发的流动性压力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遇的流动性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职能相分离原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银行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制定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强化其风险意识,灌输其审慎经营的管理理念,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是要完善流动性管理决策流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程序存在不少问题,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各个环节发展不平衡。因此,商业银行应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并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评估和修订。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涵盖银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充分考虑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业务条线、产品及市场的广度和多样性及母国及东道国的监管要求等因素。

第二、强化日常管理,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方法

首先,商业银行要强化日常流动性管理。一是资金头寸管理,做好资金头寸实时监测、资金流动预测预报。二是建立衡量流动性的指标体系,定期更新流动性表。三是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以现金资产为核心,以短期内的到期的非信贷生息资产为基础,以中长期债券、信贷资产为补充。

其次,通过流动性风险管理传统方法与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应对流动性风险。第一,商业银行应根据资产负债额度、结构和期限,加强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来源的稳定性,防止由于资产负债过度集中引发流动性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应通过计量、监测,控制现金流量和期限错配情况,及时发现融资缺口,防止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供给。同时应以其融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基础从紧设定现金流期限错配限额。第三,商业银行应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分析银行承受压力事件的能力,考虑并预防未来可能的流动性危机,以提高在压力情况下履行其支付义务的能力。第四,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业务规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和组织框架等制定应急计划。流动性应急计划应按照正常市场条件和压力条件分别制定,涵盖银行流动性发生临时性和长期性危机的情况。第五,条件成熟的银行可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逐步采用市场化内部资金定价方法,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形成机制。

再次,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还应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新巴塞尔协议Ⅲ中相关的监管要求,量化流动性管理,努力达到各项监管指标的标准。监管指标包括衡量短期压力缓冲弹性的流动性覆盖率(LCR)、周及月度流动性错配率,衡量中长期稳定资金覆盖面的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核心融资比等。

第三、跟踪流动性风险的新来源,化解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跟踪研究金融创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一些初始目的为缓解流动性压力的金融工具创新可能因为监管套利激励和系统化条件而异化为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来源。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其诞生的初衷即是为了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逐利动机驱使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监管资本套利、降低融资成本的手段。此次金融危机中,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被过度使用,层层叠加,风险被成倍放大,最终成为银行流动性枯竭的祸因。

我国银行业目前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这本也是商业银行为缓解流动性压力而进行的产品创新。但理财产品往往存在着业务期限不匹配或集中到期的现象,以这种形式存在的流动性难以用传统的货币统计口径完全计量,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高度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改变基层激励考核机制与银行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的失衡现状,防止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过度膨胀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流动性风险。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