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黄金是「避险资产」,或是「风险资产」,在过去四年众说纷纭。
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后,当风险溢价上升时,美元会上升、股市下跌,而欧洲国债利息上升,基本金属与油价亦下跌,本属则正常反应。由于黄金买卖以美元计价居多,因此短暂性美元强势,也令金价回吐,似乎合乎逻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雷曼倒闭后,金价曾经在一个月内从910美元一盎司下跌至682美元一盎司,跌幅为25%,其后展开了一段长达35个月的上升周期,至2011年9月最高见1921美元一盎司,升幅达1.8倍。
现在回头一望,大家醒觉,原来2008年美汇上升,并不主要因为避险需求,而是因为风险资产价格急降,加上当时投资杠杆比率非常高,环球资产以美元计价者占多数,在缺乏美元头寸下,美国利率被推高,三个月美元银行同业折息高达4.8%,投资者借不到美元,惟有卖非美资产补保证金,或拆仓止蚀,形成滚球效应,由此而拖低金价。其后央行争相印钞,钞票自然不值钱,黄金发挥保值与交易的属性,固然上升。
欧债危机高峰期的2010年6月,及2012年5月,金价分别下跌8%与11%,而2011年9月份金价从历史高位的1921美元下跌至1522美元,则是因为德国倡议B计划,可能踢希腊出局所致。总括近期几次金价回调,都由欧债问题触发,同样是受投资者对「信货紧缩」的担忧拖累,借不到钱而先行离场。
五月中旬,虽然黄金当时急跌5%至1530美元,但其「避险」属性并未消失,纯粹是因为市场担心「信贷紧缩」出现,令流动性消失,争相「套现」所致,黄金的基本面仍佳,当时所持理由如下:
1) 各大工业国国债水平偏高,灭赤的紧缩措施又引起甚多民怨,且导致政府倒台,纸币长期价值受怀疑,黄金是纸币的最佳替代品,尤其是央行外储的配置中,增加持金是大势所趋;
2) 美国经济虽略有起息,但劳工市场仍疲弱,房市亦缺乏上升动力,联储局推出QE3的概率仍高,加上日本及欧洲都会加强向市场注资,资金泛滥引致长期通胀高企,支持金价;
3) 虽然欧债危机与中国经济比预期较大幅放缓,引起市场避险情绪回升,令美元整体走强,拖低金价,但买美元避险只是短期策略,美国国债水平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00%,而分裂国会又增加美国削赤方案通过的难度,美国双赤持续,美元长期走势并不乐观。
四个月后的今天,金价回升至最高1787美元一盎司,比5月份高17%,各国央行再印钞,且无限期与限量,钞票更加不值钱,央行更保证尽力维持借贷市场「正常」及低利率,因此黄金仍属逢低买进。(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高级副总裁王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