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由8月的2%重新回到1时代,符合预期。
CPI回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增速放缓抵消了由油价主导的非食品类价格的上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下降幅度略高于预期,但是其环比下降幅度放缓,表明国内需求水平正在逐步改善。尽管消费物价指数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出现反弹,但是考虑到经济仍在趋势水平以下运行以及食品供应充足,未来的通胀水平仍然将保持温和。这给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创造了条件。
相关数据: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8月份的同比上涨2%下跌到同比上涨1.9%符合预期。经季节调整的CPI环比增长0.2%,比8月下跌0.1%。CPI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增速的放缓(9月同比上涨2.5%, 8月同比上涨3.4%)抵消了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9月同比上涨1.7%,8月同比上涨1.4%)。在食品篮子中,前期供给紧张有所缓解,蔬菜价格??8月CPI反弹的首要原因,从8月同比上涨23%下降到9月同比上涨11.1%,而猪肉价格在年内仍保持继续下跌的趋势(9月同比下跌17.6%,8月同比下跌18.5%)。在非食品部门,非食品类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升主要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此外衣着类价格,教育服务以及房租水平也有所回升。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9月同比下降3.6%,略低于8月同比下降3.5%的水平和市场预期。经过季节调整的环比增长数据从8月的-0.4%收窄到-0.2%。燃料和有色金属的价格下跌的幅度有所减缓,而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则相对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均保持在低位。蔬菜供应量的提升拉动食品价格增速放缓。非食品类价格的回升则主要反映了油价上升的影响。非食品类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有所回暖但仍然低迷。
基数效应以及需求复苏可能影响未来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反弹,需求复苏也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明显,PPI环比下滑幅度收窄。
预计未来的通胀压力仍然保持温和,原因如下:
a) 尽管在未来几个季度GDP增速可能小幅反弹,但是仍在潜在水平以下运行,意味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小;
b) 连续九年粮食丰收,粮食供应充裕;另外生猪库存水平依然很高,说明猪肉价格的上涨空间有限;
c) 全球需求低迷仍在持续,中国GDP增速未来仅温和回升,将限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空间。因而其对国内输入通胀压力可控。
未来通胀仍保持温和为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回旋余地。预计未来还有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央行也会继续运用数量型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 屈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