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商务品牌
  3. 品牌文化
  4. 内容

华谊兄弟离不了冯小刚?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期:2012-02-17 人气:3643 责任编辑:主编

    一向心直口快的著名导演冯小刚因时有惊人言语,在影视圈中,一直都是个备受关注的人物。而近日冯导的影响力又突然震撼了一把资本市场,其与电影“分手”的言论,不但让东家华谊兄弟惊出一身冷汗,还使华谊兄弟的大小股东损失惨重。

  一时间,华谊兄弟陷入危机,不但其上市之初引以为傲的“明星股东制”遭到外界质疑,连一众计划今年上市的影视类公司也被牵连其中,不少投资者纷纷表示,尽管影视类公司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但仍会对其上市后的持续发展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冯导“撒娇”价值3.2亿元

  2月8日,冯导发微博称“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也许真的到了要和它说分手的时候了”。此言一出,立即被网友解读为冯导要退出江湖。这一消息瞬间被转发到华谊兄弟的股吧内,一时间议论纷纷,投资者担心继葛优“跳槽”后,华谊兄弟再失一根台柱。

  其后,市场对冯导的去留展开联想,2月9日华谊兄弟股价下挫1 .19%。当日晚间,冯导似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再度更新微博,就连累华谊兄弟股票受创表态,称此前有关言论为“撒娇”。“我会尊重与华谊的合约,并力所能及高质履行”,冯导写道,“各位就当我在微博上撒了一回娇吧。”不过,2月10日华谊兄弟股价再度下跌0 .49%,直到2月11日才止跌回升。

  尽管冯导及时补救,但此番“撒娇”仍让华谊兄弟损失惨重。相关市场机构根据近期市场表现估算,在冯导发出与电影“分手”的言论后,华谊兄弟连续三个交易日跑输大盘,股东因此少赚约3.2亿元。更有好事者称,持股576万股的冯导自己也在此事件中损失惨重,至少损失的304万元。

  对于冯导即兴出演的这出“资本市场短剧”,《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试图参访冯导本人,但截至发稿时为止,冯导方面并未接受记者采访。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市场反应过度。但事实上,作为华谊兄弟的台柱以及重要股东,冯导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司股价的大起大落。

  华谊兄弟财报显示,在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电影业务占比接近四成,毛利率高达48%左右,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共有6部电影贡献利润,其中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2》票房分账及版权销售收入7626.41万元,衍生收入2228.98万元,合计9855.39万元。而另外5部电影全部收入合计只有4029.13万元,只有冯导作品票房的约四成。

  2010年前三季度,冯导执导的《唐山大地震》上映后,创出票房纪录,其收入高达17218.47万元,衍生收入3352.50万元,合计2.06亿元。同期,其余多部口碑和票房均良好的影片收入合计仅7970.17万元,不足《唐山大地震》的四成。

  从营收数据来看,近年来冯导的生产效率虽然不高,每年只有一部,但创造的收入却占到了华谊兄弟电影业务的七成左右。其对华谊兄弟的营收贡献可见一斑,连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也直言:“冯小刚是公司核心竞争产品。”

  华谊兄弟离不开冯导?

  尽管这出“资本市场短剧”已经告一段落,但冯导却让资本市场见识了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对此,一些投资者表示,仍心有余悸,并称受此事件影响,不得不对华谊兄弟的前景进行重新考量。

  的确,目前冯导对华谊兄弟的营收贡献巨大,虽然现在保证会尊重合同,但一旦和华谊兄弟的合同到期,并不再续约,华谊兄弟的前景似乎就变成一个未知数。

  对于外界对公司前景的担忧,华谊兄弟董秘胡明近期表示,“我觉得从华谊兄弟本身的业务结构来看,从整个过往历史来看,公司已经越发成熟,包括架构、业务方面正在逐步完善,产业链现在也很完整,所以不会因为少了一部导演的戏,业绩就‘扛’不住了。当然,我们目前肯定会尽量地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去努力。”而在此之前,胡明曾就此事发表微博称,“这是最不需要担心的,我们躺着都能挣钱”。

  数据似乎可以印证华谊兄弟方面的信心。华谊兄弟1月18日公布的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到45%,盈利为1.93亿元到2.1亿元。公司方面表示,2011年度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影视剧版权价值不断提升。产业链进一步完善,通过开拓品牌及知识产权授权等新的经营模式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业绩增长。

  另外,公司过往财报还显示,华谊兄弟自上市以来,在巩固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三大业务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开始多业务全产业链布局,其新增业务包括:电影院业务、演艺业务、公关营销业务、网络游戏业务、主题公园业务,八大业务布局已成雏形。特别是影视剧业务,发展喜人,不但每年投拍电视剧数量稳步增长,其收益和收益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一路攀升。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指出,公司的制作能力是历经市场考验的,2012年集中上映多部全力打造的大作,与此同时,电视剧业务明年盈利能力将紧追电影,2011年投拍的电视剧中,至少4部产值在亿元级别,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收益。此外,文化城与主题公园的品牌授权费仍将持续贡献收益,与腾讯在新媒体上的深度合作也有望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

  尽管如此,仍有投资者信奉冯导的金字招牌,并认为不管冯导以什么样的原因离开华谊兄弟,短时间内将不会出现冯导式的“全民观影”大片,届时将对华谊兄弟营收造成巨大影响。

  对此,有分析指出,目前华谊兄弟正在全力推进“H计划”,大力扶持新锐导演。乌尔善、钮承泽、彭浩翔、夏永康、陈国辉、林书宇、冯德伦等新锐导演均在这一计划中,并开始进入创造力旺盛的高产期。届时,华谊兄弟的营收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明星股东制”遭质疑

  这次事件除了对华谊兄弟股价造成不小的影响,也使不少投资者开始对华谊兄弟推行的“明星股东制”重新思考。

  2007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大股东开始将股权转让给部分工作人员和影视导演明星,如冯小刚、张纪中、葛根塔娜、梁笑笑、李冰冰、罗海琼等人。2008年2月,华谊兄弟大面积增资扩股,而出资对象清一色为公司员工及签约明星。此次黄晓明、张涵予、胡可在内的50余人受让股份,多的如黄晓明180万股,少的如袁春3万股。

  对此,外界曾一度认为,华谊兄弟的“明星股东制”有助于拉拢大批影视明星,这在目前国内的影视圈中,至关重要,将成为华谊兄弟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这一制度在华谊兄弟上市后,确实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冯小刚、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等明星股东的卖力工作和演出,为华谊兄弟的影视作品聚集了大量人气,对票房贡献巨大。

  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的,在影视圈内想拿钱拴住人,很难。一方面,明星均有各自的发展计划,并不会一味地按照公司的计划行事;另一方面,尽管华谊兄弟实现上市,但每年的影视剧产出仍十分有限,但旗下的众多大小明星,都希望在影视作品中,担纲重要角色。因此,艺人和公司间,以及艺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滋生。

  事实上,华谊兄弟的明星阵营并非铁板一块。2010年,周迅、黄晓明、许晴等明星纷纷离开华谊兄弟,受此影响华谊兄弟股价曾一度出现波动;而在更早的2005年,华谊兄弟出现人事地震,陈道明、夏雨、胡军、周韵、佟大为、任泉以及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袁咏仪等多位明星,跟随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原总裁王京花转投橙天娱乐。之后,范冰冰也离开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几乎掏空了当时的华谊兄弟。另外,华谊兄弟核心制作团队离开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再见诸报端。

  “这和普通生产产品的公司不同。即便公司的核心人员流失,但生产机器、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都不会流失,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的生产造成太大影响。通过补救措施,甚至可以防止对公司中长期的影响。”香港金宇国际投资人王舜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但影视类公司就大大不同,明星和制作团队一旦离开,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有影响力的代替者,会对公司造成不小的影响。”

  对此,有投资者还表示,明星股东一般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演艺事业,并不会像普通股东一样,考虑公司的前景。因此,脱离公司的可能性很高,而且会很突然。尽管有合同,但华谊兄弟方面不可能保证永远留住某个明星。一旦2005年“人事地震”重演,华谊兄弟将难以应付,而公司股价也不容乐观。

  影视公司上市难解发展隐忧

  对于冯导引发的此次事件以及相关争议,不少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但部分市场人士却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相关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因为,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未来将会有更多影视公司选择登陆资本市场。而华谊兄弟面临的诸多持续发展隐忧,同样也是所有上市的影视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公开信息显示,华录百纳计划在A股创业板上市,现已开始招股;海润影视不久之后也有望在香港市场挂牌。除了最近即将上市的这两家影视公司外,还有慈文影视、小马奔腾、金英马等影视公司也表露出各自的上市计划。而据证监会日前披露出的拟上市公司资料,中影集团等多家影视公司,均计划登陆资本市场。

  湘财证券分析认为,未来将迎来更多的电影企业上市,包括中影集团,星光国际等,后续的上影集团也会陆续上市;另外,鼓励各种市场主体投资电影,有利于电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伴随着更多的电影行业公司的上市,电影行业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有业内人士却指出,目前国内不少影视公司均采用了和华谊兄弟相似的“明星制”,上市后同样会面临华谊兄弟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明星去留的各种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化解。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些问题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另外,部分影视公司负责人还指出,影视类公司上市后,仍面临其他各类风险,对持续盈利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据介绍,和影视产业资本目前日益高涨的活跃程度相比,国内影视作品盈利情况并不理想,除了部分公司的大制作能够保证盈利外,大多数电影只能获得微利甚至不盈利;而电视剧方面,国内近80%的电视剧都处在亏损状态。

  尚世影业制片人董浩宇曾表示,2011年全国电视剧产量近两万集,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约有75%亏损,10%左右几乎不盈利。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约有1 .7万集电视剧生产,由于播出机构有限,每年电视台播出集数约6000到8000集,能够实现收益的约3000集,八成以上电视剧投资打了“水漂”。

  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峰介绍,影视行业目前根本不缺钱。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投入资金每年超过100亿元,但各地电视台的购买能力只有70亿元左右。有些烂戏,到第三年都播不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对目前影视市场的“亏损”态势,王建峰给出了精准的解读。他指出,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制作人。目前,影视剧好的创作太少,基本上变成批量生产。比如流行侦破题材,就会大量跟风;流行剧穿越了,一系列清宫穿越剧又都应运而生。“像这种批量生产无创作可言,而投资者也不是傻子。整个2011年行业亏损230亿,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钱扔到这个行业当中来?”王建峰这样说。

  中投顾问有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目前国内影视制作公司在选择大批量上市的关键原因在于,目前的影视制造公司资金充裕,已经开始迈入批量生产的资本时代;而深层次的原因仍然在于上市圈钱。目前大量从房地产等行业撤出的游资进入影视制作领域,影视作品产量过剩严重,此时影视公司大量上市并不合适。

  王建峰则担忧,影视制作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投资者对公司的利润要求,影视作品产量可能会出现盲目扩张,会出现大跃进式的大量制作影视剧的情况,这会造成整个行业的浮躁,还会使批量生产的影视作品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

  对此,曾长期考查过影视剧投资的王舜来认为,保障影视公司长期盈利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具有优秀创作才能的制作人员和演员,他们创作好坏是一部影视作品能否被观众接受,能否盈利的关键。但这种核心竞争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很难在长时间内被影视公司所拥有。而这正是此次冯小刚“撒娇”事件造成华谊兄弟股价震荡的内在原因。

  王舜来认为,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可期,国内影视市场也日益繁荣。但作为影视公司,不应盲目上市。一般来说,影视公司制作能力有限,即便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出现亏损,也会使财报非常难看。届时,不但股价会下跌,还有被投资者抛弃的风险。“事实上,好莱坞的主流影视制作公司并不依靠上市,由于融资渠道广泛,这些公司反而能认真地搞创作,最终确保影视作品的高品质,并且取得不错的收益。”王舜来补充。(侯云龙)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