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商金研究
  3. 一家之言
  4. 内容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转型之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12-02-03 人气:3979 责任编辑:主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9.2%,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中国经济时报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从宏观政策、金融、对外贸易、消费、产业、区域经济等角度,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解读,以供读者参考。

    2012:密切关注三大风险

    ■孟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目前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0万亿之多,而且集中偿债的高峰在2012年,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部分违约风险。

  2011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一是为抑制通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社会总需求回落,资金成本高企,实体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二是针对房地产的限购政策,有力地遏制了房地产过快上涨的势头,但也抑制了房地产的投资,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需求同时受到影响。三是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外部需求不振,出口增速回调。

  按照经济运行的惯性,预期2012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不会乐观。不过,由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持续加快,宏观基本面问题不大。如果欧美经济不出现大幅下滑,特别是欧元区能基本稳住,在相关货币政策出现松动的条件下,预计2012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将重拾向好态势,全年经济同比增长有望达到8.5%左右。

  不过,2012年通胀的压力依然较大。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虽然增幅高于年初预定的4%的目标,但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控制住了通货膨胀过快的势头。但随着货币政策微调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石油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同时粮食、金属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国内各项成本已经进入持续上升通道,这些都会给中长期价格调控带来不小压力。

  2012年的国内外局势变幻莫测,需密切关注三大风险。

  外部风险。警惕“欧债危机”由边缘国向核心国家蔓延,对日本政府债务风险也应高度关注。如果外需出现滑坡,外资回流,出口型企业将受到严重打击,对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内需不振,消费低迷的风险。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资的力度,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覆盖还不全面,内部需求依然难以完全释放。消费需求虽有增长,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偏弱。

  地方政府债务的部分违约风险。目前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0万亿之多,而且集中偿债的高峰在2012年。尽管我国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整体的负债率远低于6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水平,但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依然过多。加上可能的社保等隐性负债,恐怕已远远超过了其偿付能力。如果房地产及土地市场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则局部风险恶化的可能将明显增加。因此局部违约风险必须密切关注,防其扩大影响范围,给全国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展望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依然积极,更加关注结构性调整;货币政策稳中有松,寻求“稳增长”和“控通胀”间的平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方针。体现到财政政策上,依然是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不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并不同于以往。在全国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已成为共识。让利于民,减轻中小企业和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以此刺激民间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同时财政支出依然持续扩大,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财政支出“有保有压”。更加关注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和支持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总体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相应支持。

  经过2011年全年的各方努力,通货膨胀的压力得到明显缓解,这为2012年的货币政策提供了较大的调节空间。为了“稳增长”,缓解市场流动性,预计货币政策将较2011年有所松动。但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短期再次反弹,预计央行将更加注重差别性信贷工具的使用,特别是更加注重加大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同时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有关的信贷政策。

  农村经济增长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秦中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2012年粮食生产仍有望保持稳定发展,但保持农民收入加快增长的势头比较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大幅增产,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其他主要农产品除生猪外,均实现不同幅度增产。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占全部GDP的比重为10.1%。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2011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普遍有所上涨,特别是生猪价格回升到中等养殖收益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1?12月累计,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其中种植业产品上涨7.8%,畜牧业产品上涨26.2%,林业产品上涨14.9%,渔业产品上涨10%;具体各品种的情况是:粮食9.0%,谷物9.7%,小麦5.2%,稻谷13.3%,玉米9.9%,油料12.1%,糖料25.5%,蔬菜3.4%,水果6.2%,茶叶13.3%,烟叶11.5%,木材9.8%,生猪37.0%,活牛8.1%,活羊15.7%,家禽12.0%,禽蛋12.6%。

  2011年,全国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实际增长幅度为近25年来最高水平,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不过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差距仍然有所扩大。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7%,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24.4%。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略快于城市人均可支配居民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差额为14833元,比上年扩大1643元。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比上年的3.23缩小0.1。全年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

  展望2012年,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粮食生产仍有望保持稳定发展,但保持农民收入加快增长的势头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受农产品生产价格有所回落和国内外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短期内这两个因素的增长潜力都有限。预计2012年农民收入仍会保持一定幅度增长,但要保持11%以上的增幅是困难的。

  理性看待经济增速回落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要警惕经济增长下降而引发的相关风险,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等。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9.2%,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尽管季度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回落趋势,但全年经济运行相对平稳,四季度增速回调幅度小于大多数人的预期。经济增长回落,既是政府为控制通胀主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对我国的影响。在发达经济体普遍遭受债务危机冲击、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上升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

  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状况明显改变。全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了-0.53个百分点,占-5.8%。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需求,贸易顺差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内外平衡改善。在国内需求中,最终消费贡献了 4.75个百分点,占51.6%;资本形成贡献了4.99个百分点,占54.2%。伴随着投资增长从上半年的25.6%下降到全年的23.8%,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消费需求则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与上半年相比,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0.15个百分点。

  展望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出口、投资等短期需求回调和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二者相互叠加,经济增长将呈现适度回落趋势。如果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大体稳定,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8.5%左右。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有利于抑制需求过度扩张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胀,有利于增强需求约束,促进行业兼并重组,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也有利于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衔接。但需要警惕经济增长下降而引发的相关风险,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等。

  当前,需要理性看待经济增长的适度回落。“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1.2%,即便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2009年也超过了9%。部分人因此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处在10%以上才是正常的。其实,在经过了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后期。2011年,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也在缩小,这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既不符合“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一旦潜在增长率下台阶,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反而会刺激泡沫经济,积累新的风险。从中长期看,我国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2012经济走势:前落后稳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预计 2012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将结束。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2%,其中第四季度为8.9%。从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化看,2010年以来呈现持续回落态势。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回落主要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2009年依靠一揽子计划成功实现“保八”目标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开始由危机应对型向常规型转变。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资 (约占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增速迅速放慢,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由扩大政府支出转向结构性减税;人民银行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对贷款增量实行额度管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使推动经济增长的政府力量持续减弱,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转向依靠市场需求,依靠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这一变化不断提高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了生产建设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调。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市场力量和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恢复较快,经济增速回调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下滑。

  在2011年政策调整基础上,我国经济增长已基本转到市场需求和内生性增长能力支撑的平台上,考虑消费投资等国内需求增长潜力,综合研判世界经济走势,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从季度经济增长率走势看,呈现前落后稳的可能性最大。

  2012年上半年,预计季度经济增长率仍将有一定回落。主要由于出口和投资增速变化影响。2011年10?12月份出口增长率依次为15.9%、13.8%、13.4%,增速出现明显回落;2011年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呈继续回落态势,受其影响,全年投资增速由1?9月份的24.9%回落到23.8%。

  受PPI涨幅回落以及对未来预期转差的影响,企业去库存活动明显增加,库存投资水平也在降低。市场需求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预计将在一季度反映出来,据此判断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调。目前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判断,总体为前低后高,受欧债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上半年国际市场不会明显好转。受其影响,我国出口形势预计也不会很快好转,一季度出口增速可能继续回调。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1年四季度起已经开始明显回落,预计一季度会继续发展。受其影响,预计投资增速也会继续回落。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将呈回调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要,确保资金链不断裂的前提下,预计“十二五”规划安排的项目建设会明显提速;房地产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预计也不会持续减慢;受贷款增加支持,预计刚性买房需求将加快释放,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预计不会持续发展;从房价收入比看,全国房价水平预计不会明显下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房地产不会出现硬着陆,投资增速不会持续回落。另一方面,如果世界经济在下半年出现回升,则我国出口增速也会趋于稳定。最后受汽车市场变化影响以及收入增长的支持,2012年消费增长水平预计较2011年有小幅提高。

  综合这些因素,预计2012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将结束。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中长期因素的作用,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增长的作用,预计经济增速也不会出现明显回升。因此经济增长总体将表现为走稳的态势。这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改革都将提供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2012要警惕通缩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在过度紧缩的副作用显现出来之前提前采取行动弥补,就是最好的“预调”。

  国家统计局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4%,比年初制订的目标4%高出1.4个百分点。不过,1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4.1%,低于全年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先行指标。

  第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标。受节日因素影响,12月份的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但是在10月和11月,这个指标降低到了0.1%和-0.2%。在过去12个月里,消费物价上涨了4.1个百分点。其中3.9个百分点的上涨 (也就是95%的上涨)发生在前9个月。如果扣除季节因素影响,那么2011年三季度末以来,消费价格指数可能已经停止了上涨。

  另一个先行指标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指数(PPI)。这一指数从2011年1月份的0.9%逐月降低到6月份的0;在2011年5月到9月之间,几乎零增长;在10月和11月,连续出现了两个0.7%的降低,12月份继续降低0.3%。由于这一轮通胀是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传递的,因此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的降低预示着消费价格指数还将进一步降低。

  笔者早在2011年2月和4月两次指出:2011年最大的风险是货币政策过度紧缩。不幸言中。广义货币量 (M2)在2011年仅增长了13.6%,远低于2010年的19.7%和2009年的27.68%。这是新世纪以来M2的最低年度增速。狭义货币量(M1)在2011年也仅增长7.9%,是新世纪以来第二低的增速,仅高于2009年1月的增长速度。未来两三个月里,M1有可能创造新世纪以来的最低增速。

  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展望2012年全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以下景象:

  首先,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2年见证货币政策过度紧缩的坏处。当前消费价格环比指数已经接近于零,

  消费价格指数进一步降低意味着CPI环比指数可能在几个月后将会再次由正转负(上一个负数出现在2011年11月)。到2012年下半年,CPI同比指数也有可能由正转负。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有可能加速下降。目前,大多数机构均预测中国经济2012年的增速仍然在8%以上,但是同时也指出:预测值在未来两个季度里向下调整的可能性大于向上调整的可能性。1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率先将中国经济2012年增速预期从9%调低至8.2%。

  再次,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之路已经接近尽头。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计算,从2005年5月到2011年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了21.4%,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31.6%。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在海外不可交割远期市场(NDF)上的汇率低于人民银行制订的人民币现货汇率,显示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出现。可是2011年下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快速升值了8%。如果停止干预,人民币有效汇率在2012年贬值的可能性大于升值的可能性。

  最后,随着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在2012年变得复杂,货币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快速增大,跨国资金流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现货中间价继续升值,那么跨国资金净流出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加重通缩。外汇占款的变化已经显示出迹象。2011年前三季度,外汇占款分别增长了10710亿元、8910亿元、和7467亿元;但是后三个月份分别减少了250亿元、280亿元和1000亿元。

  基于上述预测,当前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第一,加大当前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速度和力度。不仅“保增长”,而且“防通缩”。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在2011年四季度发生转向,但是转向的速度和力度还不够。当前“预调”比“微调”重要。在过度紧缩的副作用显现出来之前提前采取行动弥补,就是最好的“预调”。

  第二,及时停止人民币单向升值,让人民币适度贬值。停止升值的最大困难是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海外市场上出现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正好可以用来抵抗美国的政治压力。如果中方减少干预,纵容市场力量推动人民币贬值,美方没有理由提出异议。

  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空间

  ??2011年金融数据解读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空间。2012年央行需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2011年,在年初确定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大政方针指导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由上年的 “适度宽松”向“稳健”回归。通过各项调控措施,使货币增速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金融运行的总体平稳。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持续回落,调控物价收到成效。201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7.9%,M2和M1增速分别比上年年末降低了6.1和13.3和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增速快速回落。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4.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贷款增量接近年初确定的7.5万亿信贷投放目标。

  随着货币信贷增速的快速回落,物价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12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4.1%,比上年末的4.6%减少了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由上年末的19.7%回落到13.6,减少了6.1个百分点。从CPI累计指标看,全年同比上涨了5.4%,比上年同期高出2.1个百分点,但与9月5.7的高点相比,还是降低了0.3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为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在2009和2010年大量投放货币,两年中M2增加了25万亿元,新增M2超过2008年末值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物价涨幅却没有达到上一物价周期的高点 (月度增幅最高为8.7%,累计增幅最高8.2%),应当说货币调控功不可没。

  社会融资总量有所收缩,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为12.8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4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少增3901亿元。在贷款总量收缩的情况下,尽管中小企业贷款增速(18.6%)快于平均贷款增速(15.8%),在全部企业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也有所提高,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因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人民币贷款融资同比少增3900亿元;2011年监管部门强化了对银信合作的监管,使得信托贷款同比少增1800多亿元。由于信贷规模受限和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等原因,2011年体制外融资活动十分活跃,高息拆借活动的主体也由地下钱庄扩展为部分上市公司、担保机构、小贷公司和私募基金。在民间借贷市场中,有部分银行资金流入。委托贷款同比多增了4200多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由正规金融市场流向体制外的现象。

  2011年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度缩减,同比少增了50%以上。由于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这一指标的变动意味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是客观存在。在大量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的情况下,融资贵问题在2011年格外突出,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2011年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近2600亿元,非金融企业股市融资少增1400亿元,两者相抵,当年资本市场融资同比多增1186亿元。

  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空间。一是从利率水平看,2011年5月以后,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持续突破3%。年末利率水平尽管比6月的高点有较大回调,但仍保持在3.3%左右的较高水平。2012年以来,各品种的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利率均在2004年以来平均水平之上,表明市场资金偏紧。

  二是近几个月到期央票数量大幅度减少。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到期央票平均每周只有30亿元左右,远低于过去过去8年600亿元左右的平均值。同时2012年1月末未到期央票只有不足2万亿元,远低于2008?2010年间4万亿元以上的平均水平。

  三是外汇占款增速减缓,2011年全年新增外汇占款27792亿元,比上年少增4891亿元。2011年后第四季度外汇占款出现净减少,三个月合计减少1531亿元。外汇占款的持续净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央行货币投放的空间。

  综上所述,2012年央行需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这也是落实今年中央明确的 “稳重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发展环境稳定、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各项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外贸:结构调整明显仍居全球第二

  ■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2012年,中国外贸政策措施要有的放矢,进一步稳定经贸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外部需求继续萎缩和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中国“十二五”开好新局面。

  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美国没有公布其2011年货物贸易数据,我们仍可以估算出其全年贸易额。2011年前11个月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3777.6亿美元(经过季节性调整),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额680.9亿美元;美国增长速度达到16.5%,比同期中国低7.1个百分点。除个别月份外,美国单月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在1200、1800亿美元以上,可估算2011年全年美国进出口将达到37000美元左右。因此,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与美国的差距达到2745亿美元,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与美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预计500亿美元左右。

  二是,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出口增速开始逐月回落。根据海关统计数据 ,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为18986、17434.6亿美元,分别增长20.3%、24.9%,贸易顺差为1551.4亿美元,下降14.5%。在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反复震荡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速虽低于上年的增长速度,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增速逐步逐月回落,当月增速从3月份的37.6%持续回落到6月份的17.9%,从8月份的24.4%持续回落到 12月份的13.4%。因而,中国出口增速从4月的 27.4%持续回落到 12月的20.3%。与此同时,中国来料加工出口、进口分别下降4.1%、5.8%,这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是,中国实施一系列经贸政策,对外贸易结构调整明显。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6.3%,进口额增长14.1%。中国钢坯及粗糙件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分别下降96.5%、94%,原油、成品油出口数量分别减少16.9%、4.3%;锯材数量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分别增长46.1%、47.6%,纸浆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分别增长27.1%、35.3%。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变,外部需求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况,发展态势还不明朗;中国国内经济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企业迫切需要竞争力,特别是加快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步伐。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国际大宗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企业订单大幅减少,缺乏技术熟练员工,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汇率风险上升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我们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经历新的考验,需要大兴调研之风,政策措施有的放矢,进一步稳定经贸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开拓新市场、自主品牌。

  2012:出口增速将延续回落态势

  ■方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未来我国出口增长难以保持过去十年的高水平,但如果中国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出口增长放慢一点也不见得是坏事。

  2011年全年,我国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59亿美元,增长24.9%;实现贸易顺差1551.4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0亿美元。从表面上来看,过去一年我国出口增速并不低,仍保持在20%以上,虽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但仍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不过,这一增长速度在过去十年中是第三低,仅高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和2009年。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原因。

  2011年我国出口增速呈现明显的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速高达26.5%,而四季度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14.3%,也是过去十年来的第三低点。2011年下半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我国出口因此受到影响。其中,我国对欧盟、美国全年出口分别增长14.4%和14.5%,比我国总体出口增速低接近6个百分点。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仅我国出口增长在放慢,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也是如此。2011年11月巴西、印度出口同比增速只有4%,韩国只有11.6%。相比之下,我国出口增速还是比较快的,预计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2012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延续过去一年逐步回落的态势,特别是一季度出口形势将比较严峻。这主要是因为欧洲经济极有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欧元区失业率已经逐步攀升到10.3%,创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尽管欧元区CPI同比增速为3%,处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但欧洲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共50个基点,从侧面证明欧元区经济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欧盟自区域外的进口相当于全球进口总量的16.5%,对欧盟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8.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8.2%,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1.7%。欧盟经济的放缓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

  但预计欧洲此次衰退的程度将比较温和。一是欧债危机从性质到程度远不如2008年雷曼倒闭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严重;二是欧洲央行还有减息空间,量化宽松这一超级武器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三是近期欧元的连续贬值将有助于欧元区国家扩大出口。因此,即使欧洲出现衰退,预计下半年就有可能复苏。此外,发达国家当中美国和日本将会保持一定的增速,也会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稳定作用。因此,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会逐步走高。

  从长期来看,即使不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短期外部宏观经济因素,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增长也难以保持过去十年的高水平。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停滞不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制度红利在逐步消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我国出口部门的传统优势也在弱化。但如果中国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需求更加平衡,出口增长即使放慢一点也不见得是坏事。

  2012需特别关注三个金融问题

  ■陈道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我国要密切关注三类金融风险: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整带来的金融风险;非正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引起的金融风险;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为了规避行政和规模管理而引发的金融创新。

  四季度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的经济季度环比增速略有反弹,通胀压力有所缓解。2012年国际国内环境更趋复杂,对我国的货币金融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货币政策角度,2012年我国将继续保持稳健,追求的应该是货币运行结果上的中性。货币操作也应适应这些变化,与金融监管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更加协调一致,更加强调货币工具的灵活性。

  具体而言,2012年我国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货币金融问题。

  一是跨境资金流动对我国货币运行带来的冲击。2011年末,我国连续3个月出现外汇占款净减少,累计减少1465亿元人民币。与此趋势相一致,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10月份快速减少,从9月份的260亿美元下降到32亿美元,11月和12月更是出现逆差,分别达到8亿美元和153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也出现了人民币的净流入,香港人民币存款不再增加。

  我国过去是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一旦外汇占款开始出现净减少,则需要将过去冻结的货币投放出去,以满足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央行发行的央票规模已从近4万亿下降到不足2万亿,春节期间更是启动了大规模的逆回购业务。只要这种趋势持续,甚至只是外汇占款显著低于去年平均增幅,也需要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向市场“解冻”基础货币。

  通过“解冻”基础货币来满足市场资金需求,并不增加银行体系的存款。这将恶化银行的存贷比,对部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将带来额外的约束。多年来的人民币渐进升值,导致我国的企业和银行已逐步建立人民币多头,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双向波动,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企业和银行资产组合的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的减少,也将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影响因素。

  二是利率悖论。我国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金融抑制状态。一方面,存款负利率导致储蓄存款增加缓慢甚至净下降,大量流入非正规金融领域。另一方面,贷款基准利率较低,但实际贷款利率特别是民间资金利率过高。此外,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均显著低于我国,仍有部分人士担忧套利资金的流入。实际上,我国房地产调整导致不确定增加,给我国利率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空间。在当前的货币环境下,提高存款利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适当放松贷款规模控制,不但不是紧缩性政策,反而是扩张性政策。

  三是金融风险问题。处理好货币调控和金融稳定,将进一步考验我国宏观调控者的智慧。2012年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以下三类金融风险:一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整带来的金融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二是非正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引起的金融风险,需要分类化解。三是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为了规避行政和规模管理而引发的金融创新,如银行为了规避贷款规模和存贷比限制,快速发展的代付业务。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