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2月30日电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克镇教授最新学术成果近日于知名学术期刊《Research》发表并于巴斯世界皮肤学大会展示。这篇题为“A New Scientific Medical Model: Improvement of Current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
张克镇深耕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国际化,于2020年在《Research》上发表中医创新理论《人体中的空间及其医学意义》,并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梅奥诊所、明尼苏达医学院等知名学术机构和医疗机构讲授中医的理念与理论。
新医学模式目前已引起海内外关注。“医学模式作为医学领域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决定医学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则。”张克镇说,医学模式的每一次演进,都与病因的探索和诊疗方法的创新紧密相关。
张克镇介绍,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1977年提出的,在此模式下,仍有高达八成的疾病无法确定病因。基于此,我们不应仅仅在基本方法和技术上寻找解决方案,而应深入反思医学模式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张克镇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中医经典理论进行对比后,概括出现有医学模式的五点缺陷:忽略人体空间的重要性、未充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未探究生命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与病因的关系、忽视生理变化与心理情绪的关联、重疾病结果而轻视病因研究。
为更好地发现病因病理,医学界探究医学模式的脚步从未停止。张克镇在其2006年出版的《生命空间论》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出“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他强调新医学模式的三点创新:“首先,模式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纳入医学研究的范畴,关注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其次,人体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新医学模式认识到人体由物质实体和空间组成,任何因素的异常或它们之间协调的失衡都可能导致疾病。第三,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自然因素融入新医学模式,对于正确理解生命结构、疾病成因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内专家认为,新模式提供了更整体、更全面的理解医学与社会的框架,也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国际化研究、实践扩展做出贡献。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能够帮助解决当前临床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杂症,如风湿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肾炎,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智慧产物,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进步,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消弭中西医之间的误解,清晰阐释中医药的核心价值。相信在医学研究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实下,更多优秀中医理论将有机会走向世界!”张克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