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在银行头顶的信贷“紧箍”现已不复存在。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开表示,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李超在采访中说,自今年年中开始,快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央行根据这些新形势进行适时调整。目前,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他说,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央行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合理调控信贷总量,商业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各自需求提出了在信贷方面的规划,央行从宏观政策层面加以指导。
对于上述措施的实施效果,李超表示,从当时情况看,需要对信贷投放加以约束,从此后的效果看,这些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
“央行首次公开表示对商业银行不再进行信贷硬约束,这实际上也是政策转向的信号。”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告诉本报记者。
彭兴韵说,2007年以来,由于信贷规模增长得非常快,银行投放信贷的意愿非常强烈,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商业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特别是去年9月之后到今年上半年,信贷额度一直管得很严。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开始从扩张转向收缩,有的银行对风险考虑较多,甚至不太敢往外放贷款。
在彭兴韵看来,取消信贷约束是大环境变化使然,但如果将来银行信贷再次恢复扩张状态,还有可能重新启用这一调控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是和其他货币政策是一致的,与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下降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看作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今年下半年以来,为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央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专门用于中小企业、“三农”以及灾后重建。并提出,力争今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
兴业银行(12.55,0.18,1.46%,吧)资金营运中心宏观分析师鲁政委看来,信贷额度控制对于遏制通货膨胀是有作用的,这一点是肯定的。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不少银行近几个月来已经感受到信贷需求的下降,尽管央行不再对银行采取信贷控制,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也不会大规模增加贷款投放。鲁政委称,过去慑于贷款额度的限制,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将信贷额度控制在规定的规模之内,而近几个月,银行的风险意识上升明显,这从近期银行票据融资的快速增加就可以看出,银行正在增加低风险业务的投入。央行9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当月票据融资增加1601亿元,相当于8月份的三倍。
央行10月29日再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但并没有同时下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即使现在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也没有强烈的放贷冲动了,现在银行体系内可以保留适度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