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的该镇党委副书记何文学告诉笔者,从去年8月以来,安西镇政府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集中,统一由县农业投资公司和县综合性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引进社会资本,采取股份经营模式,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使农民土地得以流转。这片700亩的草莓、蔬菜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就是镇政府与县农业投资公司、新津综合性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多方引进业主进行集中流转的,它不仅使当地农民每年每亩稳收1000元租金,每年每股并分得20元的红利,而且还可解决900人常年的务工收入问题,每人月务工收入在800元左右。
在家门口坐当“地主”,就地创收,使过去靠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赚钱的安西农民安然转身,找到了一条安全持续的致富财路。这仅仅是安西镇为过去生产烟花爆竹的农民转产后寻找致富门路的一个缩影而已。
赚风险钱提心吊胆
新津安西镇生产烟花爆竹历史悠久,过去当地的不少农民都以生产烟花爆竹为生。但由于大都没有取得合法手续,加之生产环境简陋,生产人员没经过专业培训等原因,给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安全隐患,使各种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菜埂村12组农民万玉清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生产烟花爆竹由于没有合法手续,加之条件不达标,每天都提心吊胆。赚那种风险钱,心里老是不踏实。”月花村3组的周军然则痛心疾首地说:“我过去办了一个烟花爆竹的小厂,钱没赚到多少,一场燃爆事故却把我弄得倾家荡产。挣钱要走正道心里才会安稳。”
2006年,该县开展了一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行动,一批没有合法手续的非法生产户被取缔。解决这些人的就业生活问题,成为一道摆在安西镇政府面前的难题。
土地流转引来社会资本
安西镇政府决定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引导产业、农民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针对当地的特点,新津安西镇着力在现代农业上做文章,通过土地的规模流转为转产农民找到了增收的载体:安西镇菜埂、月花、永丰、新漕四个村共2868人,人均耕地仅0.92亩。“一年下来,每亩田只挣得到五六百块钱。”村民赵达刚说,如果不出去打工,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人多地少,无法形成现代农业规模化效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不仅是3年前菜埂等四个村的发展困境,也是成都许多区域共同面临的难题。
2007年6月,成都被批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安西镇抓住机遇,在土地流转生财上做文章。经过努力,引来了福建、浙江、浙江的老板,他们在当地政府及新津县农业投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部门的支持下,福建的张老板在月花村租地200亩种植优质花卉苗木;宁波的林老板在菜埂村租地500亩种植优质草莓、蔬菜;浙江台州的吴老板分别在永丰村和新漕村租地200亩种植口口脆西瓜。每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折合3.2万元股份、让村民享受股权,年底结账分红的方式,使全镇的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到1100余亩。农民不承担风险,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天就近打工收入60元以上,同时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达700多人。
在自己的田里挣别人的钱
每亩按350公斤大米市场价租金,每亩地年收入租金1000元;每年12月30日前付清……根据土地流转合同,村民们将享受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费用。41岁的陈小英家近3亩耕地全部转让公司,将为全家带来3250元的年收入。“劳动力解放出来了,我们也有时间自己去挣钱了。”陈小英说,除了她,丈夫和女儿在安西镇搞起了餐饮,年收入也在3万多元。
“未来20年,我们将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服务营销经营公司。”该镇党委副书记何文学说,近期内将现有1300亩流转的土地全部用于高效农业项目开发。
根据合同,土地流转后有劳动力的当地农民将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种自己的田挣别人的钱”将成为现实。而此前已有不少中青年妇女农民进入现代农业中心从事服务工作。“每人每月至少有七八百元收入。”张建树说,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有实质性增长,略算了一下每年每亩土地增收750元。
此外,该镇还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将安西村的村小学存量资产租给内江老板投资900万元,办起了曲酒厂,不仅每年可纳税10万元,还可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引进了民生食品泡菜加工企业,依托龙头,实行“公司+农户+产业”工人的模式,打造成都市最大的泡菜生产企业,预计10月底投产后,可解决800人的务工问题。
创业门路越来越多,增收路子越走越宽,该县安西镇转产农民已脱胎换骨、就地转身,重新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永丰村5组农民文一清喜滋滋地告诉笔者:“生产烟花爆竹那点钱挣得太累太悬了,身子累,心更累。现在踏实舒坦了,收租金加就近的打工收入,我家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好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