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打开所有文章里面所提到的都是“中国制造推动了世界经济,中国制造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等。”在现实生活中,70%的人对中国制造并不熟悉,在他们潜在的意识里,洋品牌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日关系恶化以后,国人开始抵制日货,甚至于更多国家的品牌,但是如今的中国制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否经得住考验?
生活中所谓的一些IT产品、手机、汽车到任何带有国外品牌的消费品,都是中国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唯一不同的就是那些包装在表层的标签品牌。大型商场里面的服务员遇到过一些现象,每次新入驻服装品牌时,不认识的客户在选择时都会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很多顾客在得知是中国本土品牌时,有50%的概率不会消费。而且这种现象存在很普遍,包括一些其他行业,大部分消费者都有这种“从洋媚外” 的消费心态。其实产生这种现象也并不全怪消费者,由于中国较晚的发展,前期我们接触到的全部来自国外进口,而后出现的产品从设计、品质上都不能与其媲美,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先入为主”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
如何让民族品牌深入人心?其实现阶段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从手机市场上的小米、IT市场里的联想及神州、汽车行业里的比亚迪(002594,股吧)和奇瑞、家电产业里的海尔、格力、美的等无不出现在国外市场上。而往往像这种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掌握了产品发展的核心技术。任何一个品牌只有掌握了产品发展的核心技术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至于“中国制造”凭借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备受西方国家消费者的喜欢,这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朝日新闻周刊AERA》曾有一篇题为《从摇篮到坟墓影响日本人生活的“中国制造”》的报道,说明如今日本人的生活离开“中国制造”就无法成立。在美国,《今日美国报》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美国人24小时离不开中国货》的文章,表述了“中国制造”对美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今天的世界,“中国制造”已经无处不在,成为了许多国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采访武汉凤凰国际大厦项目相关负责人,即将竣工的凤凰国际大厦在建造之处就带着“创造力为源泉”的概念在发展。在负责人看来,民族品牌之所以不受拥戴,关键还是在于产品品质上,比如说首先是技术核心、产品创意、设计、质量、售后,然后为其注入主题及理念。中国已经从早先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转向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迈进,许多民族品牌的崛起见证了“中国创造”逐渐取代了“中国制造”,世界正在变小,财富积累源于创造。最后相关负责人说道:“创造力即改变世界的源动力”,备受业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