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领先的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为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公司提供进入全球金融市场的通道。其业务涵盖了从现货、期货的交易、交易后的结算、托管、到市场信息的提供,以及电子交易平台开发的整个有价证券交易的价值链。
目前,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在欧洲 、美洲及亚洲共有3,000多个员工为其客户服务。它在德国、卢森堡、瑞士、西班牙和美国都设有分公司,并在伦敦、巴黎、芝加哥、纽约、香港、里斯本、迪拜、新加坡、东京莫斯科和北京设有代表处。
全球第四大金融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
德国期货交易所成功的两大决定性根本原因,是最初较早的采用了电子化交易手段进行交易,同时选用了中央清算。其使得交易和清算合为一体的模式形成。德国在1990年以前是不允许进行期货交易的,而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十几家期货交易所,其基本上都是模仿美国的模式,以手工操作为主,属于美英模式。1987年,德国期交所开始筹备,其缘起可缘引黑格尔的话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有他的合理性。而合理的东西一定有他生存的可能性。尽管德国当时还不允许进行期货交易,但现实中已有的,在采用瑞士期货交易所的英美模式,德国开始了它的期货交易所的筹建工作。从1987年到1997年。德国的期交所用十年的时间,从筹建到运作成型,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在瑞士期货交易所与德国期货交易所合并过程中,瑞士期货交易所放弃自己的交易模式,而完全采用德交所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德交所拥有很多自己交易模式专利。2004年时,中国上海交易所选用了德国交易所的软件平台,作为他的新一代交易系统的基础,并且在使用中交易系统上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启用满意度很高。
德交所系统是技术对法律规范和市场模式的一种转换,是一种认可法律规范和市场模式之上的基础,德交所拥有很多编程人员,交易所就是一个金融工程。
德交所业务模式的合理性体现在:实体企业上市之后,要做的事情之一是管控其衍生品、个股的期货、期权。德交所八个公司的交易价格做成指数,形成指数期货、期权的标的物。各交易所都是争取最好的企业到自己的平台上来融资交易,好的企业,好的企业指数所做成的企业指数,是具有指导性的,从而形成指数经营的风向标。尤其是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经济金融的衍生工具后,本来只是经济指数风向标的数据内容,经过进行整合后,成为了一个工具而进行交易。1998年2月,道琼斯、瑞士交易所等几个交易所在欧洲成立一个指数计算公司,欧洲各国的几千家企业在各国的交易所指数,作为期货或期权,进行计算,德交所的业务板块从上市到证券期货交易,从结算头款、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内容。
而期货这个板块 它给德国交易所集团创造的效益可以达到40%以上。结算头款约占40%, 剩下的近20%是证券产品、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来提供的,也就是说,德交所就相当于是我们的实体经济。我们吸引企业上市和以指数的方式获得衍生品的标的物 ,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流通环节内在的逻辑,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自身循环。其是符合那个内在的发展逻辑,也因此,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交易所集团, 它把证券、期货、结算头款 、用信息产品来指导决策,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这一切工作。 这个模式是德交所的基本业务模式,也是它成功的模式。
实体经济需要资金发展自己,二级市场资金的流转、投资需要风控、金融衍生品的工具来控制风险、资金、有价证券,通过流转后,要有避险的区域、信息的支持、技术手段的实现。德国资本市场经过整合后,其八个地方交易所是:汉堡、汉诺威、布莱梅、杜塞尔多夫、 柏林、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慕尼黑。在政府机构的德国中部(法兰克福)曾经各地股价报表不统一,经过整合过的自己的资本市场,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德交所、证交所、期交所、结算托管行、软件系统公司等,都统一到了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之下。从1993年开始到1997年完成,国内整合完成之后,随即开始了国际整合。1997年3月,德交所旗下的欧洲期货交易所和瑞士交易所集团旗下的瑞士期货交易所,两个交易所集团达成协议,把两个集团旗下的期货交易所合并成欧洲期货交易所(UX),从而形成了全球第一个跨国合并的期货交易所,也是大陆交易所模式和英美交易所模式的整合。瑞士期货交易所是英美模式的交易所,整合的那一年??1997年的时候,从3月份开始整合,德国证监会主席和他的法律部的人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四天时间都是在交易所内办公的,就是为了及时的协调、研究两国、两种不同体制下的交易所在监管上差异性 。
1998年3月的时候,两个交易所 可以互相联网交易,到1998年的9月28日,瑞士交易所的关机,开始使用德交所开发的交易平台,标志这一整合的完成。德交所,正式开始了自己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潘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