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的“式微”,随着日系车大规模复产正在逐步加剧。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自7月份起至9月底,自主品牌新车已经连续三个月“失守”国内新车单月销量排行榜的TOP10。市场分析人士还认为,随着日系车下半年复产势头的猛增,自主品牌失守国内新车单月销量TOP10的现状很可能仍将延续。(《经济观察报》10月17日)
其实,直到今年9月底的前三季度,在累计销量排行榜单上,自主品牌并非“全军覆没”,比亚迪F3和夏利都曾成功地“虎口夺食”,只是励志故事的诞生全因3月份日本地震供应链的中断。现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豪华车市场没自主品牌的份,中高端市场的严防死守让自主品牌看不到从中分一杯羹的希望,连自主品牌的“老巢”低端市场都有可能被国外品牌占领了。
实际上,面临此般艰难困境的又何止是汽车产业,中国市场的红火与自主品牌的冷淡一直以来都存在,在一些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域这一矛盾更是明显。“中外合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打造自主品牌的捷径,不曾想国外品牌会利用这一契机对民族品牌进行“斩首行动”,达能与娃哈哈的合资与反目就很能说明一个道理:期待狼的出手相助,只是羊的一厢情愿。
主体而言,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资金与技术,其次才是品牌形象的问题。而有些民族品牌广告没少做,品牌意识也不差,却用频频爆出的质量问题砸自己的脚。自身的不争气加上客观环境的不给力,导致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中国还是没有自己的“宝马”。
然而,就在自主品牌“式微”的今天,一些“社会病”依旧没有改观,一些“怪现象”仍然存在。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公务用车都是现代;而在中国,连国资委的主任的座驾都是奥迪。官员的做法也就等于是在向国人宣告,自主品牌汽车档次太低,不要乘坐。
热衷于公费出国买“LV”的官太太、钟爱兰基博尼的“京城少爷”、正在疯狂移民的中产阶级……一个国家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都去支持国外品牌了,民族品牌就只能“民族”了。而有些民族品牌竟以此作为自暴自弃的理由,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来坑害普通百姓,这等于是舍弃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种种吊诡导致了最终的必然,自主品牌的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是捷径。(张开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