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Testin云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 一年一届的315晚会落下帷幕     · 康佳携手海思鸿鹄媒体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新一代影音娱乐…
  1. 首页
  2. 专家观点
  3. 内容

王家国:民间借贷是中国社会的定时炸弹

来源:中国企业家 日期:2011-08-17 人气:2020 责任编辑:主编

  伦敦动乱了,社会陷入失序,烧杀抢满街盛行,为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这种社会动荡,直接来源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警察那错射的一颗子弹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它直接点燃了人们内心积累已久的、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仇恨之火,点爆了社会中下层百姓对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现象的不满情绪。面对秩序混乱、破败不堪的伦敦街市,我们是否应当思考一点儿什么。类似于伦敦冲突事件的导火索或社会潜在不稳定因素,在我们中国存在吗?

  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的一切决策必须未雨绸缪、提前作出布局并设想应对的若干套方案。不要等到问题发生了,才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如高铁那样,直到温州特大事故发生后才开始思考高铁运行的安全性问题,为什么决策者不提前把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考虑进决策并提前作出应对策略安排呢?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江苏某地出现民间借贷的冲突事件时,联想到江浙等地的民间借贷情况十分盛行的现实情景,我们应当想到,如果有一天,这一股民间借贷形成的规范外资金暗流出现问题或资金链条断裂,那么,由此而会给民间社会或中国基层构成何种影响?它究竟属于民众间的“私事”,还是一个有可能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和谐构成强大冲击的“公害”,这需要根据民间借贷的规模与影响面等实际调研,来提前作出分析与判断,并提出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或应对方案。如此,才是决策者或领导者的职责或风范,而不要总做事后诸葛亮。

  据刘明康同志所讲,仅银行贷款而言,中国目前就已经约有三万亿资金流入了民间借贷,这还不包括民间原来自有资金参与进借贷的存量。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不可谓不大,总量应当不低于四万亿,在资金杠杆效应下,由此带动的相关资金则更为庞大。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居然是在体制外循环,没有约束与管理,年利率30%的比比皆是,甚至有100%利息的超高利借贷,这无疑为中国社会尤其是民间社会构成强大的威胁。一旦这些资金出现供应链条断裂,借款人因投资失败而血本无归或携款潜逃,那么这不仅对中国金融市场秩序构成强大负面冲击,而且对贷款投放人的生活构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有N多的人就会瞬间变成穷光蛋或流离失所、浪荡街头,甚至走向自绝之路。在民间借贷的利益链条中,据我们的调研所知,还存在一个武士阶层,他们其实是一些年轻力壮的打手,随时受雇用于讨债的人。这个阶层,无疑也会对社会秩序或民间稳定构成威胁,届时冲突不免发生。

  有人会质疑,上述资金链真地会发生断裂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确实,如果上述利益链或资金链条不出现断裂,虽然存在一个强大的食利阶层和严重的剥削现象,但只要资金链条不断,这个利益群体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圈”,因而也就不会出现社会冲突与秩序失范的情况。不过,我们还是要强调,要根据调查研究来思考上述资金链是否存在断裂的可能性问题。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些资金中,绝大部分是流向了房地产、股市与中小企业投资。有数据显示,这部分资金占总量的约7-8成。而就目前中国的经济面来分析,这三个投资方向或领域明显处于不景气状态,如房地产正面临更严厉的调控与不断降价的心理预期之中,股市已经跌得面目全非损失惨重,而中小企业在江浙的生存状态也不乐观,倒闭之风如同瘟疫在民间漫延。如此发展下去,若不提前加以规范与引导,不提前思考相应对策,那么一旦东窗事发则可能如绝堤之水、一泄千里。包头名商金利斌就是实例,曾经名盛一时的著名企业家却因民间借贷问题而最终成为“高利贷恶庄”,却以痛苦的自决一死而了结此尘世间的恩怨,但死了庄一个,却害了数万人,无数债权人在恐慌与焦虑中度日如年。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社会管理亦然。现在,面对美债风波与全球金融震荡,中国高层又开始研究如何应对“金融动荡”了,总是在事后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提前思考问题或事后找到问题的根源。总是以为,凯恩斯主义可以包打天下,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总以为能化解经济风险。其实不然,中国经济今天面临如此多的困难,包括民间借贷问题如此严重与危险,一切的根源恰恰是由于2008年不恰当地实施了过度宽松货币政策与经济刺激,结果导致M2泛滥并几近失控,民间借贷潮也恰恰起因于此。如此此次世界经济二次危机时,中国政府会重蹈覆辙,再次错误地走在凯恩斯主义道理上,增大纸币投放量,那么就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在2008年开始的错误道路上再错一步,就很可能在短短的三五年毁灭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部成果,甚至让中国社会面临大动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之隆,计日可待。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