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秋平
编者按:
数字农业,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正式提出。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青耘小记:作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您是如何理解数字农业的?
周老师: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开发和大数据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是管理的智能升级。就如同数字政府一样,不能单一的理解为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应该从管理层面出发,让服务更聪明,让数字更亲民。青耘小记: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的数字化发展程度如何?周老师:根据数字创新研究院的数据,从全行业的数字化应用领域看,无论是从技术成熟度,还是商业成熟度,以及市场应用场景成熟度看,农业都是所有行业中最滞后的,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青耘小记:目前数字农业的进程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周老师:我认为主要有四大难。一是开发难,其他行业基本都是单个领域,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海洋渔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跨度大、难度大,且对开发场景不熟悉,比如鸡场业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猪场的调运屠宰是如何进行的等等,也是制约技术开发人员的关键因素;二是沟通难,其他行业基本以人为中心,绑定手机即绑定数据,而农业是以植物或者动物为中心,技术壁垒高、设备投入高,难以做到数据源的采集,要靠农业信息员通过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按标准和规范收集数据;三是推广难,真正制约农业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人的因素。再好的平台,离开应用的人群,等于新建楼盘无人住的废墟,数据无法汇聚。农民的教育水平决定了目前我们各类农业平台的推广难度,不懂注册、不会下载,是多少平台的无奈;四是资金难,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开发,农业领域的投入是非常少的,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制约数字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青耘小记:如果让您选择合作的技术团队,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周老师:综合以上因素,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个开发农业大数据的团队。第一是团队应该要有农业专业的人才,只有他们才能跟我们的开发人员配合起来,做应用场景的开发,满足业务生产和管理的需求;第二是团队应该具备开发、建模、算力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结合数据开发能力,能够把农村画像和农民画像应用起来,建立泛金融能力,应该是未来农村金融的新领域;第三是团队应该懂农业政策,任何事物只要与三农挂钩,其发展就离不开政策的匹配,懂政策,才能更好地驾驭数字三农的落地执行,取得更好的成效。青耘小记:未来,数字农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周老师:一句话,让耕者上云、让政府有数、让产品有源,让农村的发展更美好,让农民的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