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汪同三院长
尊敬的汪院长,今天是您走的第二天,我一直沉在难过中不能自已,回想起与您相识及一起工作的幕幕,揪心的疼痛在折磨着我。
2016年下半年,我来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以下简称:品牌院)工作,您当时任院长。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平时比较忙,但还是希望能够经常见到您。于是就私心下里嘀咕,院长要是能来坐班就好了,有人打趣,品牌院啊,无为而治,形散而神不散。
2017年底,中铁的领导来院里探讨如何举办习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在郑州中铁盾构机车间发表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简称“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研讨会。达成意向后,要准备各种方案和文件,我去请示您,问您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怎么能最快联系到您,因为您很少接电话,您用的是最老版的手机,只能接听电话,没有微信功能。您说,着急了就找你的小老乡吧!我的山东小老乡郭美晨,是您指导的博士后,您的关门弟子。我去问美晨,汪院长说让我有急事找不到他时就找你,美晨说,我找汪老师大多也是发电子邮件,他工作忙很少看手机,但每天看邮箱,会及时回复。我们笑了,可爱的老学究。
后来在海尔工作过的刘春华写了一本《华为营销基本法》的书,说想求您给在书的封底写段推荐语,他不敢找您,让我和您说,我来问您,您爽快的答应了,还问我,写什么呢?给个方向吧?我斗胆说了两句。后来您写好了,还给我电话,只说看你邮箱吧!
有一个做金融企业的姐妹,想举办个论坛,找我说想求您给论坛致辞,我问您可以吗?您问,企业大吗?我说不很大,但想做大,做影响力。您说,小企业也没关系,帮帮她们吧,只要你别把我领沟里就行。我吓得连忙解释,我哪里敢把领导领沟里啊,那不是找死吗?您帮助致辞结束后,那来姐妹来和我说,汪院长这么和蔼可亲啊,一开始我见他来时战战兢兢,聊了一会天,觉得就是邻家大哥。
有一次我和您在银泰中心开会,会议结束的时候,我问您怎么回家,您说,下班高峰,坐地铁。我说我也坐地铁,咱们一个方向,我比您多两站。我们走在去地铁的路上,您问我,全要素模型在青岛西海岸报告中适用有什么反馈?我说,全要素理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品牌数据模型?您说,“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指标”,可以适用品牌研究,研究品牌要用经济思维,因为经济要素包含品牌,品牌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您给我讲模型的创意,仿佛在给学生上课。
2019年国家品牌日活动,中铁的领导想请国内一较能山呼的企业家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品牌经验,我和她秘书联系,秘书说,魏老师,我和D总汇报了您们的邀请,目前看时间应该可以。如果能让汪院长给D总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可能效果更好,言外之意是想让她领导觉得自己特有范,连汪院长这样牛的经济学泰斗都亲自邀请她。我把这个意思向您汇报时,您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请她?以前她不来我们的活动不是搞的很好吗?我解释,做活动人多热闹,中铁的朋友觉得她能说,敢说,活跃气氛。您说,我不给她打电话,发个信息吧。你拟个内容,发给我,我转过去。我拟好内容发给您,您尽管不乐意,还是发了。后来那人还是放了我们的“鸽子”,您再没提这事,我也装着这事没发生似的。
记得2019年1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品牌战略发展报告发布会开幕那天,当时住的酒店离开会的地方有些距离,我们都走得很快,我看见您头上有微微的汗,因为您是头一天晚上12点多才从北京赶来,我担心您没休息好,就问,汪院长您可以吗?累不累?您说,没事,吃完早餐适当走走可以。我没大问题,尿糖高,记得别让我吃甜的啊。我们陪着一起走路的人中,连忙有人说记得了,但还是都放慢了脚步。
轮到您发表报告时,您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内首个启动品牌战略规划的国家级新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抓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丰富有中国特色品牌经济理论的实践创新,对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区域品牌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实现新区经济发展迈向更高级的品牌经济形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全国区域品牌经济创建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供需结构不断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历史阶段,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进入持续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期。品牌经济是生产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营的一种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形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经济形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品牌经济发展,对加速实现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区经济换轨提速,有效提高新区全球影响力、社会美誉度和公众号召力,推动实现深度军民融合、全面经略海洋、建设美丽新区的总体目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8年,在研究本年度《中国品牌发展报告蓝皮书》的编纂形式时,我提出加入十个经典案例,得到您的认可,您说,数学有公式、品牌规律有模型,创造可以张开思路不拘形式大胆创新,我们还可以中、英文对照,果然,这一年的蓝皮书获得国家皮书优秀奖。
前一阵子,刘春华又出了本新书《你学得会的人单合一》,我给写了跋。春华特别交代,寄给我的样书中有一本要送给您斧正。我收到书那天,看见您的办公室敞着门,探探头,您不在。因为疫情,大家都很少上班,所以见面少。我给您电话,说要不把书给您送家来吧,您说最近疫情严重,等等吧。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天上人间,永世相隔。这两天我拿起手机,看与您联络的信息;打开邮箱,看与您交流的电子邮件;翻开相册,有您的许多照片,不敢看,不忍看,您音容犹在,笑貌宛存。记得平日里您话很少,但字字珠玑。您谈吐儒雅、治学严谨、思想深邃。有人说您主导研发出的中国经济模型的意义,就宛如海岸边的灯塔;这座灯塔,虽然不直接控制离岸外轮(外资)的航速,但肯定校正着航向!从来没看见过您发脾气,您的面色总是白里透红,看着很健康的样子;您的眼睛里总是有笑意,看着就觉得温暖……
想想过去很多事,都是在给您添麻烦,但您从未拒绝,许多话,都应该给您个解释,都没能说出口,我知道您是宽容的,您是真正的大儒,我深深尊敬的兄长!
2022年12月22日,壬寅冬至,疫情狂吠,您年仅74岁。作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原理事长、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创院院长,在您的学术报国生涯中,有许多个“第一”。如,中国第一批数量经济学硕士之一、中国第一个数量经济学博士、参与搭建第一个由中国学者设计的中国经济模型、第一位获得总理基金资助课题的经济学领军人物、第一批课题成果为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所采纳……
作为“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和第一执笔人,您推出我国第一本蓝皮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至2021年,《中国品牌发展报告蓝皮书》都是您主编,
有一次请教您关于数量经济学的精髓,您回答两个字:“均衡”。您说具体而言:“数量经济学就是通过数学模型,综合各种经济要素搭建一个合理、均衡的框架,使整体经济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达到平衡、协调。它既可以对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作出评估,也能对未来经济变化进行合理预测”。1987年,在国家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研究”中,您和团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国内采用了“大道模型理论”,设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道模型体系。作为自主原创模型的主要设计、研究和分析者之一,这是您对国家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最直接贡献。您解释所谓“大道模型理论”,核心观点就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从距离上看是直线最短最近;但真正走起来,却不一定最快。因为直线可能是山间小道,也可能是森林腹地,或泥泞崎岖,或方向易偏。高速公路距离虽远,用时却少得多。而寻找‘大道’,就是要找出经济长期增长的高速公路,能够以最佳效率奔向目标。在中国,这条道路的关键是结构,包括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强度和进度。如要“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怎样凭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需要思考。
您的仙逝是中国经济领域的巨大损失,也是方兴未艾的中国品牌事业的大灾难。
祖籍湖北蕲春的您生于南京,长于北京。在北京读高中时您的理想是当个化学家,但不久作为知青去了内蒙古草原六年。在内蒙古,您计算过羊和羊毛的产量与产值,越算发现牧民们越穷,同步的集体收入也没有增加多少。它激发了您思考劳动既然创造价值,那能否真正变为可支配的社会有效财富呢?本来您说,您父亲是搞经济的,您想和他差异化,正是羊和羊毛的产量与产值让您发现了您骨子里的经济学基因(汪同三的父亲汪敬虞也是经济领域泰斗,曾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有时聊天我们会请您讲一门两院士的家学趣事,您说,凡是童年最抗拒的事,可能长大后就是养活你生存吃饭的职业。
汪院长,今后的时光里,虽然没有您这位亦师亦友的兄长了,生荣殁哀,身沉誉在。愿您一路走好!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去天堂,作为您的“兵”,天堂有您,我不孤独! (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秘书长 魏建玲 2022年12月24日)
汪同三简介:
祖籍湖北蕲春,1948年生于南京。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任该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汪同三长期从事经济模型理论、方法论及其在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参与了很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国家重点项目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5年任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创院院长,为中国品牌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22年12月22日上午9时30分、汪同三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