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弘毅
在中国二手车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比拼,更是认知能力与体系建设的较量。作为精估棒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浩文以二十余年的行业深耕经验、对趋势的敏锐把握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精神,实现了从传统车商到行业规则参与者的身份跃迁。他始终坚信:“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它的认知边界。”
2000年代初,中国二手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渠道分散、车况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交易安全缺乏信任。在这一尚未建立规则体系的行业环境下,任浩文从4S店销售主管转型为独立车商。他意识到,在缺乏制度保障和行业规范的环境中,唯有依靠系统学习与专业积累,才能赢得市场信任,建立竞争优势。为此,他一方面深入维修一线,跟随技师拆解事故车辆掌握车辆构造细节;另一方面研读国内外车辆评估理论资料,通过“实操与理论”双轨并进的学习方式,系统构建起车辆评估与定价能力,并成功考取二手车鉴定估价师资质,成为西南地区首批兼具实战经验与专业认证的从业者之一。这段“实战与自学”并进的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为他后续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经验积累。
随着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持续攀升,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在评估、检测、定价等关键环节,系统化培训长期缺位。任浩文深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赖个体经验,而必须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体系。他没有止步于个人能力的积累,而是将自身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学方法,创办了一套覆盖车辆鉴定、估值管理与运营实务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课程内容被精细划分为实车操作、设备演练、案例研讨、法规解析与市场趋势五大模块,贴合交易现场,聚焦行业痛点,真正实现理论与实操的高度结合。截至目前,该体系已累计为行业输送超过1000名具有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广泛服务于西南、华东等区域市场,成为多家主流车企及平台企业的核心人才来源,为二手车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此外,任浩文还在成都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及地方商会合作,推动课程嵌入学历教育与行业准入体系。2021年,他担任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的全国二手车业务技能竞赛荣誉顾问与评委,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推进行业实战能力标准的统一。
当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市场,二手车交易也随之改变。在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时,任浩文已率先布局,带领团队开发出适用于新能源车型的评估与定价体系,涵盖电池健康度评估、充电兼容性测试、续航保值预估等关键指标。这一标准体系不仅内嵌于精估棒的日常运营流程,也被多地行业协会采纳为培训参考,填补了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在制度层面的空白。为了配套这一转型,他还提出“城市展厅+整备工厂”双模块布局,以提升整备效率与展示标准,推动车辆交易从传统铺货式销售向精品化运营过渡。如今,精估棒已成为西南地区新能源二手车运营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合作方涵盖保险公司、金融平台、电池回收企业等,成为行业上下游联动的枢纽节点。
转型不止体现在产品层面,也延展至品牌传播方式的再造。面对数字营销成为行业主战场的趋势,任浩文第一时间推动品牌全渠道升级。他亲自参与内容设计与话术规范,带领团队搭建短视频、直播、社群等多平台传播矩阵,将评估专家推向一线,增强企业专业表达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与转化监测体系,他实现了线上引流与线下成交的高效转化。如今,精估棒在直播平台的成交转化率居于区域前列,成为数字营销与专业服务结合的标杆案例。
如果说产品、制度和人才是企业的“硬实力”,那么支撑任浩文持续进化的“软实力”,则是他一以贯之的学习意识与战略定力。他常将自己比作骑行者——“低头蹬车,是为了稳健积累;抬头看路,是为了把握方向。”在他看来,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在于阶段性的机会捕捉,而在于持续不断的认知更新。
在技术更新加快、产业格局重塑的今天,任浩文仍在不断推动自我与组织的成长。从个人经验的沉淀者,到行业知识的结构化推动者,他用“学习力”构建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面向未来的实践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