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又一喜讯!远阳寰宇集团总经理吴小明女士荣获「大湾区杰出…     · 谨防上当 电信诈骗危害群众为何屡禁不止     · 2024 IAI传鉴国际创意节在京开幕!
  1. 首页
  2. 专家观点
  3. 内容

连平:人民币国际化需尽快推动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来源:凤凰网财经 日期:2011-10-21 人气:2319 责任编辑:主编

  10月16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沃德财富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具备,当务之急是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以下为连平发言实录:

  [连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在山东济南跟大家一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做一些交流。刚才两位嘉宾,一位从宏观的角度做了一些分析,第二位从中观的角度做了一些分析,谈了他们自己的看法。刚才蒋昌建也说了,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因为这个题目现在确实是当下的一个热点,同时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未来中长期的影响应该说是会持续产生的。

  最近我看了一个材料,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到20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也就是说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20年,11年的时间人民币就要成为像美元一样的国际货币。我觉得这个看法实在是太乐观了。我们想一想,当年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容易吗?后来又是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整个的过程容易吗?还有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也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漫长的过程。因为不容易,所以日元没有达到规划当中的国际化的目标,曾经一度,日本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比重还是不错的,但是不久它的比例就开始明显地降低,对于现在的状况他们也是不满意的。上周我到日本跟日本央行的几位专家做了探讨,他们对日元国际化的状况看法跟我们是一致的。

  大家想一想,11年时间,我们从2009年推进人民币在贸易项下的支付结算开始,就要完成像美元一样的地位,我想其难度是非常之大的。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在跨境业务当中的使用速度确实非常快,增长的惊人,尤其是2010年到今年。由于我们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推进的措施,我们看到上个星期人民银行还发了一个关于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管理规定。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使得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当中增长速度是及其惊人的。估计今年大概百分之五到六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到2016年估计可能会有30%左右(如果进展正常的话)的对外贸易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但是人民币在资本流出方面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这一点同现在实际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目前在中国境内货币政策是收紧的,全球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所以大家想一想,哪一家商业银行愿意拿自己非常偏紧的流动性去对外进行投放?因为对外投放他的贷款利率是比较低的,而在境内可以放一个很好的价钱。我想商业银行不愿意做这种事。其次,企业,大家想一想哪一位愿意在境内贷人民币然后到海外投资?我想也没有企业会做这样的傻事。因为贷款利率是相当高的。而从香港或者是其他地方能够获得的外汇贷款利率是相当低的。所以说我们要推动人民币作为一个资本流动走出去的话,目前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那就是市场规律,不是一厢情愿能够办到的。

  因此,现在人民币流出去主要还是以贸易为结算方式。就是说我们在进口当中对外进行支付,然后人民币就通过这样渠道大量地流出去了。从去年到今年,有关部门推出了很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想办法使流出去的人民币流回来。比如说境内的企业到香港去发展,因为流出去的人民币相当多的是聚集在香港,发债券让人民币流回来,因为在香港存款人民币利率是比较低的,所以买了这个债券,当然债券的回报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很踊跃。今年大概在香港发行5000亿左右的人民币债券,包括国债和企业、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债券,所以规模是相当有限的。估计今年在香港会聚集1万亿,500亿是相当的一个数字,因此香港当地就把这种债券称为“点心债”就是比较小,但是大家又喜欢它,规模还是有限的。

  第二条渠道就是刚刚公布的关于跨境直接使用人民币的管理规定,就是在香港地区可以用人民币对境内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用外汇投资。这样又开通了一条人民币回流的渠道。

  第三条是李克强副总理谈到人民币QFII的时候,人民币80%的投入还会在这里,还有一个打开的渠道就是四种金融机构可以用人民币到境内投资银行间的债券市场。所以回流的渠道基本上已经做出了一个安排过程说规划。流出去、流回来基本上已经有了大的政策管理的框架。

  我的判断是到直接投资管理出台之后,有关人民币跨境业务方面的管理规定基本上告一段落,因为它已经运用这些政策的规定,把人民币出去再 回来的框架搭好了,已经没有必要再出台许多先进的、相关的政策了。这样我们来看,跨境人民币业务事实上上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初步阶段。这个初步的阶段是有明确规划的,就是以央行提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这个标题下一整套政策管理的规定。像这样的一套管理模式、运行模式,我们说还只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一个初步阶段。

  未来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要走向“深水区”了,今后怎么走?路怎么样?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有相关的规划或者是有政策的考虑,目前还没有。现在各个方面又有了很多的探讨,很多人说将来人民币肯定是要成为国际货币的,那么它走什么路?是什么样的模式?是走美元的模式还是走欧元的模式,还是走日本的所谓不成功的模式?大家想一想,中国现在还有可能走美元的模式吗?美元当年成为国际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政治、经济甚至于军事的条件下成为国际货币的呢?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以及关键货币呢?这样的历史条件我们现在有没有?显然是没有的。现在没有,在我们所看得见的未来我想也没有这样的历史条件。更不要说十年左右,更看不到这样的历史条件,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当然很多有识之士都能够这样看,美元的路是走不通的。

  但是有人主张说可以走欧元的路,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国际货币。我想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欧元是以欧盟为基础推出的一种货币,而且这个货币推出之后,请大家注意,它取代了所有欧元区成员国的货币,这些成员国不再发行自己的货币。大家想一想,将来在亚洲有这个可能吗?有人说要搞亚元,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好多年了,现在讨论说亚元是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或者是以人民币作为亚元的根本或者基础,大家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也没有这种可能。我个人的看法,亚洲的政治生态非常多样,经济规模比较接近的经济体想法都不一样,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最重要的政府功能??货币的发行权拿出来,统一到所谓的人民币,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所以所谓欧元的模式根本是走不通的。

  反过来倒是日元没有走通的道路,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通过经济规模以及对外金融的往来,使这个货币慢慢地走出去,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路子可能是中国未来要走的。

  现在还有人讨论,说是不是港元、澳元、人民币还有新台币搞在一起叫“中元”,或者叫“中国元”,基于我刚才讲的道理,新台币就没有必要讨论了,在我们大概看得到的时间内不用考虑了,除非有重大的变化。那么澳门元和港元是不是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跟人民币整在一块儿?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别的不说,就说一点,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香港是获得了好处还是对他不利?我想道理非常简单,我们不用讨论许许多多的其他的问题,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人民币持续保持一个中长期生存态势的情况下,港币是跟美元挂钩的,所以港元兑人民币是贬值的。所以港币只等于人民币的0.8元多,过去是反过来的,人民币是港币的0.8元多,这样产生了什么效果呢?香港这个地方是一个商业地方,他的地产商业比较发达,如果在持续不断升值的过程中,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富裕阶层越来越多地到香港去购买东西,因为对于他们来讲便宜了,过一阵子去又便宜了,所以对香港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推动。我们不讨论香港的基本经济制度50年不变等等,就这一点,我想作为香港来讲,他并不希望跟人民币搞在一块。还是两种货币运行。在2020年之前这种可能性根本看不到。

  所以未来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模式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通过他的经济不断地跟外界发生更多地交往,他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步逐步地,由于他的经济实力以及货币的稳定性使得人民币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者所接受。这样慢慢地成为有相当比例的国际货币,就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间他会占到一定的比例。

  我刚才讲要走到“深水区”,深水区就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至少有四个前提要解决。

  第一,货币要能够在资本项下自由兑换,中国在1996年已经宣布完成了经常项下的自由货币兑换,但是时至今日,资本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还没有完全实现。虽然资本项下的自由货币兑换在很多领域不断地开放、开放、开放,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涉及到证券资金移动的领域是不能够随便自由兑换的。你说我做生意,我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要换一笔外汇,可以,但是你说我要去投资美国的股票,我要换一笔外汇,不可以。

  还有美国人说我要投资上海的证券市场,买上海的股票,我要用美元买人民币股票,不可以,这就是自由项下的货币兑换。大家想一想,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一个是资本市场的货币,第二个金融交易投入等市场的货币,第三是官方储备的货币,大家想一想,它不能够自由兑换,金融交易方便吗?不方便,作为一种资产他不能随便地从一种货币换到另一种货币,这种不能换的货币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全球的投资者,大的金融机构,就不太愿意持有你的货币,而持有别的货币资产流动性很大,可以很方便地转来转去,但是人民币不行。你想肯定会限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对官方来说更重要,全球官方储备为什么大部分持有美国的国债和美国其他的金融资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很大。为什么大的机构都愿意持有金融资产?因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最高,抛售很方便,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抛,比如说当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的时候,它就需要大量地抛售外汇,而外汇不可能是央行放在仓库里的,肯定是以某种资产的形式持有的,这种资产在很短的时间里马上就能抛售转为现金。所以作为官方储备它需要方便,尤其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一定要有这个东西。

  对于全球来讲同样是这样,所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肯定会限制各国的投资者和官方机构,对它不感兴趣。

  还有就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利率汇率不能市场化,那么这种货币的价格信号是非常弱的,利率不能市场化的情况下还会形成,比如说离岸的市场和在岸的市场,汇率不能市场化,那么人民币这种货币就缺乏衍生产品,就不能够很好地进行风险的控制。

  最后一个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人民币需要有一个在岸的、规模庞大、有深度而且开放的市场。人家持有人民币,你要给人家人民币的产品可以进行投资,有场所进行投资,否则他持有人民币干什么呢?只是放在银行做存款吗?当然这是一个选择,但更重要的选择是希望有广泛多样的人民币产品,这个市场谁提供?不可能是香港,香港提供的只是一部分,他是一个离岸市场,但是人民币产品的系统性、规模以及延伸产品的深度肯定是作为一个在岸市场提供的,离岸市场只是依附着在岸市场提供的。所以离岸市场相当于毛,在岸市场相当于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管怎么发展,必须回来推动在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在在岸市场要有相当多的产品让投资者进行选择,股票也好、债券也好、信托产品也好、保险产品也好、衍生产品也好,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体系是比较健全的,但是规模还不大,关键是没有或者说很缺乏衍生产品,正是因为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衍生产品的水平很低。

  还有一点就是刚才所讲的,就是货币在没有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资本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自由进出,就是开放度比较低。在上海这个地方,银行业的开放度已经很高了,但是资本市场,具体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这些涉及到中长期融资的市场的开放度还是比较低的,尽管有QFII,没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不可能成为与美元并驾齐驱的货币,为什么全球这么多的机构要持有美元?一旦风吹草动,不管是美国发生问题还是欧洲发生问题?首先第一步的反映是先买美国的资产,尤其是美国的国债。基本没有违约的可能性,没有这个风险,先躲起来再说,至于它的回报究竟多高不用讨论。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德国国债市场的10倍,也是英国国债市场的10倍。美国这个市场还有其他的许多衍生产品。全球投资者拿着美元很方便在美国进行投资,有很多种选择。

  所以人民币未来要成为跟美元并驾齐驱的货币的话,必须要有一个规模庞大、有深度的、很活跃的、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这个恐怕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的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刚刚走向征途,现在完成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未来往下走就是越来越到“深水区”,它需要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需要货币自由兑换,需要庞大的、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改革一起来推动或者说为它创造条件。

  但是,最后还有一点,即使是所有这些条件都已经差不多了,也不见得一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跟美元并驾齐驱,因为我们刚才讲的利率汇率市场化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推进的速度会比较快一些,2015年前后这些对进都会快一些,甚至于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对推进的速度也不会慢,在未来十年的过程中也都会比较快。但是所有这些建设条件都差不多,不等于说它一定能超过美元,或者是跟美元并驾齐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形成的地位不单单是他的经济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将来我们过15年、20年规模超过他了,你的货币就一定能超过他吗?不一定。我们看过去英镑的历史就是这样。美元的经济实力在上个世纪初(20世纪初)的10年、20年、30年早已经超过了英国,但是英镑始终是超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是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只是到了二战以后,美国和英国的差距非常之大,英国就是美国可以拍拍肩膀的小兄弟,什么事都得听我的,当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方案,美国的一个不太知名的经济学家怀特提出的方案被接受了,靠的就是美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实力促进了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登上这个地位之后运用各种机制使得它获得很多的好处,包括IMF,IMF第一把手始终是美国人担任,世界银行不太重要的位置由欧洲人担任。所以这套体系对他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些东西的改变不那么简单。就像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现在很多国家都要挤进去,既得利益者绝对不会轻易地在没有很大压力的情况下把自己已经获得的利益拱手让给别人,难度非常之大。所以说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民币和美元的竞争,而这个竞争的过程是相当长的。在这中间有很多难度,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非常谨慎、渐进的总体规划,逐步地向前推进。

  我想今天对这个问题就谈这些看法。谢谢。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