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原稿题为“《南亚市场,何国为先?》”,五六千字篇幅;以“《南亚主要国家对华贸易哪家潜力大》”为题在《中国证券报》刊发压缩版,三千多字篇幅,发表时又删削了一些。这里贴出原稿压缩版,比《中国证券报》刊发版本略多一点。感觉压缩版讲得不是很充分,等将完整原稿进一步修订充实后再看别的地方刊发,有意刊发的媒体欢迎与我联系。
南亚主要国家对华贸易那个潜力大?
南亚区域共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七国,剔除人口不足百万的不丹、马尔代夫,以及名列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尼泊尔,印度(人口13.24亿)、巴基斯坦(人口2.08亿)、孟加拉国(人口1.6亿)和斯里兰卡(人口2144万)四国基本上能够代表南亚经济总体状况。综合经济基本面各方面因素考虑,在上述4个主要南亚国家中,目前国民收入水平最高的是斯里兰卡,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与对华经贸增长空间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评估南亚主要国家经济与对华经贸潜力,首先要看各国当前经济体量与人均GDP水平。整理1980年以来的GDP与人均GDP指标,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人口过亿国家中,GDP规模排序依次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其中印度经济规模优势明显,2017/2018财年GDP约合2.58万亿美元,是巴基斯坦GDP(3130亿美元)的8.24倍;孟加拉国GDP与巴基斯坦的差距也已经大幅度缩小,从1980年相当于巴基斯坦的73%提升至2017/2018财年相当于巴基斯坦的88%。人均GDP则数巴基斯坦最低。
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斯里兰卡又明显优于南亚区域内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三个人口过亿国家。2009年消灭猛虎组织为斯里兰卡开启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经济增长率大幅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9—2018年,以美元现价计算的斯里兰卡GDP从420亿美元增长至949亿美元,人均GDP从2077美元增长至4405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017/2018财政年度人均GDP分别为1733美元、1641美元和1751美元,斯里兰卡人均GDP比南亚区域内这3个人口大国都高出一倍半以上,被视为南亚区域经济增长“标兵”,实至名归。鉴于斯里兰卡政府路线带有浓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色彩,而且能比较稳妥地处理与世界大国和区域内大国之间的关系,预计斯里兰卡人均GDP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得以保持,并很有希望进一步扩大。
《斯里兰卡“高山小火车+茶园”旅游》
再比较分析中国对南亚四国贸易状况,印度对华贸易规模在南亚区域内占有压倒优势。2018年,中国对印度货物贸易总额分别相当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对应指标的5.01倍、5.10倍和20.87倍,其中中国对印出口分别相当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对应指标的4.54倍、4.32倍和18.02倍,中国自印进口分别相当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对应指标的8.66倍、19.13倍和58.52倍。换言之,尽管斯里兰卡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南亚区域“标兵”,因此是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进入南亚市场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的首选,但较小的国家规模限制了在这个市场的增长潜力。
《印度姑娘》
第三,分析比较宏观经济稳定性。与中国相比,南亚各国宏观经济稳定性指标普遍存在一系列共同弱点:持续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高通货膨胀,高汇率波动性,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沉重,……鉴于“财政赤字+经常项目收支逆差”组合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货币/金融危机导火索,财政赤字指标最能显示南亚四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相对优劣。在这方面,巴基斯坦表现最差,与印度对比格外突出:
2017/2018财年,巴基斯坦财政收入26764亿卢比,财政支出53610亿卢比,亦即该国财政收入仅占支出总额的49.9%,财政赤字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00.3%。相比之下,2015/2016财年印度财政预算764196.8亿卢比,财政赤字35147亿卢比,财政赤字仅相当于收入的4.6%。[1]而且,无论按照何种标准衡量,巴基斯坦都是国际经济组织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普遍公认的当前世界货币金融危机风险概率最高国家之一。
最后,比较分析南亚四国经济与对华贸易长期增长表现,巴基斯坦表现最差。
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人均国民收入/GDP本来长期高于印度,而且经历过经济增长迅速的光辉岁月。在号称“发展十年”的1960年代,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率连续十年超过6%。但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20年里,除个别年份外,巴基斯坦实际GDP增长率就一直低于印度,致使其人均GDP于2007年被印度赶超,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日益拉大。到2017/2018财年,印度GDP相当于巴基斯坦的比例已经上升至824%,当年印度经济增长6.6%,巴基斯坦经济增长5.8%。如果不是因为中国于2013年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使得印度人均GDP指标对巴基斯坦的优势从2012年的18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当前巴基斯坦经济落后于印度的幅度还要更大。
不仅印度,就连孟加拉国人均GDP也超越了巴基斯坦。1980年,孟加拉国人均GDP为274美元,相当于巴基斯坦的71%。2007年,孟加拉国人均GDP为584美元,只相当于巴基斯坦的62%。中国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计划之前一年的2012年,孟加拉国人均GDP(916美元)相当于巴基斯坦(1242美元)的74%。到2017/2018财年,孟加拉国人均GDP(1751美元)已经超过巴基斯坦同一指标(1641美元)7%,经济增长率达到7.9%,人均GDP增长8.8%。[2]
经济增长业绩差距决定了对华贸易增长的差距。2002—2018年间,中印贸易规模领先于中巴贸易的幅度持续稳定扩大。中印贸易相当于中巴贸易的倍数,2002年为2.75倍,2016年为3.67倍,2018年为5.01倍;中国对印货物贸易出口相当于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的倍数,2002年为2.15倍,2016年为3.39倍,2018年为4.54倍;中国自印度进口相当于中国自巴基斯坦进口的倍数,2002年为4.08倍,2016年为6.17倍,2018年为8.66倍。
值得重视的是,尽管孟加拉国人口和GDP体量均少于巴基斯坦,但其对华贸易规模大有赶超巴基斯坦之势,很有可能近年便超越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区域第二大贸易伙伴。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而言,在4个主要南亚国家中,其它条件相同,在可行的国家中首选国民收入水平最高且对华关系总体友好的斯里兰卡,但国家规模较小限制了对斯里兰卡投资兴业的增长空间,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探索以斯里兰卡、特别是以科伦坡港口城(斯里兰卡方面称为“科伦坡国际金融城”)作为南亚区域营运基地。就总体而言,尽管印度经济社会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也不可能如同某些舆论所声称的那样能够全面赶超中国,但在南亚区域内,印度经济和对华经贸增长潜力最大。我国克服国内外一系列障碍阻力与印方共同建立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就是两国决策者着眼双边、区域、全球经济政治战略全局而作出的决策。在可预见的未来,孟加拉国也很有希望跃居中国在南亚区域第二大贸易伙伴,并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仅代表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