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务金融网-商务领域金融服务专家
商务合作 010-87161183
最新公告:     · Testin云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 一年一届的315晚会落下帷幕     · 康佳携手海思鸿鹄媒体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新一代影音娱乐…
  1. 首页
  2. 专家观点
  3. 内容

增速深度探底、回复力度不确定性高——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原创 日期:2020-04-20 人气:2277 责任编辑:主编

        中国首家独立的中小企业风险规避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应对汇率、商品、股票、利率与信用这五大类风险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及人才与技术支持。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找到更低成本的避险服务,提供专业、独立、公正的建议以帮助客户提升价值。 

| 潘泽清

避险联盟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打断经济既有的运行轨迹,疫情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一次测试,因此,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我们可以从经济“韧性”的视角来分析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供需两侧看,12月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同时,从用电量、公路货运量看,经济下行明显。根据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可以推算出12月份的GDP为负增长,增长率大约为-11.6%

   3月份以来,应对政策逐渐从“疫情防控端”摆向“经济增长端”。从用电量、公路货运量看,经济活动回复步伐加快,但仍然没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肯定为负;而且,经济减速的幅度相当大。预计国内所有经济活动回复到基本正常水平最早将在4月中旬以后。

   从第二季度开始,生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将持续、甚至加快回调趋势,直至正常水平;但是,目前导致经济下行的因素仍然很多,未来的回复力度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具体说来,应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经济减速导致外需恶化;第二,就业、收入环境的恶化可能会波及消费;第三,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整。

   财政政策可能会一定程度上起到政策托底的效果,但要真正提振经济,其空间可能十分有限。对于企业来说,在公共消费方面可能会有些机会,应加以关注。“34万亿新基建”存在“三大疑问”,基本上是媒体炒作和地方政府“自娱自乐”。2020年无疑是中国经济“成败攸关”的一年,将面临多个“罗塞塔时刻”。在每一个“罗塞塔时刻”,企业应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

1

疫情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分析视角 

   新冠肺炎疫情这类负面冲击往往会打断经济既有的运行轨迹,因此,在分析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时,可能得稍微调整一下分析的角度,从经济“韧性(resilience)”的角度来把握经济形势。 

   风险爆发引致的影响与所谓的经济“韧性”有关,“韧性”一词为世人瞩目可以追溯到2013年。20131月,在美丽的瑞士滑雪小镇达沃斯,举行了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政商精英齐聚一堂。年会的主题是“Resilient Dynamism (塑造有韧性的动力经济体系)”。在会议期间,举办了250余场研讨会,与会者讨论了“Resilient Dynamism”的各个方面和战略灵活性(strategic agility)的重要性。 

   2013年被IMF总裁拉加德认为全球经济“成败攸关(make-or-break)”的一年,第43届年会的主题“Resilient Dynamism”完美地捕捉到了当时全球经济的基调。当时,全球经济面临着金融危机后的再次严重衰退的威胁,因此,年会提出“韧性必须是所有国家的一个目标”;而且,在全球化时代,风险传播迅疾。会议的专题报告:构建应对全球风险的国家韧性,指出当时全球经济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和风险,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在这次年会上,“韧性”成为一个关键词。 

   所谓的“韧性”,是指“克服某种风险和危机的力量”。具体说来,构成“韧性”的有两种力量,一是“抗冲击力” (最小化风险引致的损害的力量);二是“回复力” (修复损害的力量,表现为修复速度)。相应地,风险爆发影响的大小与这两个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当风险爆发时,经济系统的活动水平急剧下降,“抗冲击力”越大,下降幅度越小。在冲击过后,经济活动将从深度下调的经济水平向原先的经济活动水平回复。“回复力”越大,回到原先经济活动水平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我们常说的“疾风知劲草”,就形象地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 

   此次疫情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一次测试,因此,我们可以从经济“韧性”的视角来分析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

2

12月份,经济增速深度下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12月份,高速运转的中国经济按下暂停键,活动大幅度减少,供给和需求均大幅度萎缩。从供需两侧看,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在需求侧,消费需求明显减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20.5%;投资增长乏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贸易逆差426亿元。在供给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 

   一般说来,在判断即期经济增长时,用电量、公路货运量以及货币供应量是重要的指标。除了货币供应量外,其他经济指标表明,12月份经济增速深度下调。 

   首先,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大幅下滑。2020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7.8%2月单月用电量同比下滑10.1%12月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累计用电增速分别为+3.9-12.0-3.1%+2.4个百分点;而201912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7.91.210.411.1个百分点。在疫情的影响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大幅下滑;而第一产业和居民用电量逆势增长。 

其次,物流受到的冲击也很严重。202012月份,全国公路货运量同比下降24.8%;而201912月份,全国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4.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非常大。 

第三,从金融方面来看,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与1月份持平;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与1月份同比增长8.4%相比,提速了0.4%;而20191月份,M2同比增长8.4%2月份M2同比增长8%2月份以来,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连续资金净投放,仅23日、4日两日,就投放资金1.7万亿元,以保持流动性在合理充裕水平,使得M2货币增速回暖。从货币供应量看,貌似经济应该提速。然而,在出现疫情冲击之下,增加货币供应虽然在短期有补充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但是,危机预期可能会导致货币流动速度大幅衰减,一旦衰减的幅度超过货币政策的扩张幅度,货币政策的扩张就不会提高物价或增加产量。因此,在出现疫情这类危机时,M2这个指标指示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暂时失效。 

中国GDP统计采用的是生产法,根据上述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可以推算出12月份的GDP为负增长,增长率大约为-11.6% 

3

3月份以来,经济活动回复步伐加快,但仍然没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中国的疫情本地传播势头已经控制住了,326日,新增的46例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疫情防控也从此前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转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境外疫情倒灌”。相应地,政策重点也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展为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应对政策逐渐从“疫情防控端”摆向“经济增长端”。 

政策重点变化的效果开始稳步显现。从每日发布的6大发电集团的日均耗煤量看,进入3月,消费量剧增,3月份的最高值出现在325日,耗电量为61.67万吨;而2月份的最高值出现在2月的最后一天229日,为43.36万吨。 

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数据显示,31日全国重载货车日开行率(单日行驶里程大于20公里的车辆)为27.2%,较上一周回升11.5个百分点。全国重载货车开工率虽已连续15日上涨,但车辆日开行率仅为上年同期的62.2%322日,全国重载货车日开行率为41.9%,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2%。全国重载货车周开行率为49.5%(统计前7日单日行驶里程大于20公里的车辆),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8.2%。重型货车开工情况一直在持续好转。上述两个统计指标表明,经济活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复。 

尽管如此,从统计指标上看,3月份的生产水平与往年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1936大发电集团的当月日均耗煤量为66.48万吨,高于今年3月的峰值。重型货车开工情况虽然一直在持续好转,但截止322日,仍然没有回复到往年同期水平。 

目前,全国各地基本没有本地病例出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复工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根据工信部对使用云平台的中小企业监测显示,324日,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了71.7%。但是,复工率只代表恢复生产活动的企业数占比、并不能反映复产水平。预计国内所有经济活动回复到基本正常水平最早将在4月中旬以后。 

假定3月份工业生产单月恢复到与去年同期水平(同比为0%),服务业13月份累计负增长幅度缩小到12月份的一半,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肯定为负;而且,经济减速的幅度相当大。这是自1992年开始提供季度GDP数据以来绝无仅有的。 

4

经济回复力度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在经济活动正常化后,经济回复的力度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下一个焦点。从第二季度开始,生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将持续、甚至加快回调趋势,直至正常水平;但是,目前导致经济下行的因素仍然很多,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具体说来,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减速导致外需恶化。如上所述,进入3月后,我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至三月底已基本上控制住疫情。但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疫情蔓延的势头依然有增无减,日确诊人数不断刷新记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封禁,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禁止外出,以防止疫情的扩大;而且,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避险情绪升温,流动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增长不容乐观,预计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需求将大幅减少。这一影响将以外需减少的形式转嫁到中国,许多外贸企业有可能找不到订单。外需可能会拖累中国经济回复的水平。 

第二,就业、收入环境的恶化可能会波及消费。国家统计局披露,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月份的5.3%上升至6.2%。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如果考虑到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不难估计,时薪劳动者的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负面影响在3月以后可能仍将持续发酵。在后疫情阶段,许多企业将迎来财务大考,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为了自救,可能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裁员减薪等措施。特别是在餐饮、旅游、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裁员减薪的力度可能会比较大,而这些行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众多。此外,由于消费以及外需减少,企业投资的力度可能会相应减弱或者延迟。内需不足之下,经济回复的力度不容乐观。 

第三,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整。由于货币流动速度衰减和存在不确定性,在目前这种局面下,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财政政策。在3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等财政三股力量支持财政发力。在“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之下,今年赤字率预计将提升至3.203.50%。因此,财政政策可能会一定程度上起到政策托底的效果,但要真正提振经济,其空间可能十分有限。 

此次会议还首次提及“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国防、科教文事业、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的支出。对于企业来说,在公共消费方面可能会有些机会,应加以关注。至于此前的热门话题“34万亿新基建”,基本上是媒体炒作和地方政府“自娱自乐”。“新基建”存在三大疑问,第一,钱从哪里来?在严肃财政纪律之下,地方政府是否有相应的财力支持34万亿投资存疑;第二,是政府该干的事吗?“新基建”项目是否适合作为公共投资有待商榷;第三,是否得不偿失?如此体量的投资,是否会诱发新的产能过剩、加重债务负担有待评估。 

2020年无疑是中国经济“成败攸关”的一年,可能将面临多个“罗塞塔时刻”(重大政策挑战):在未来9个月里,如何克服“疫情逆风”促进增长和就业;实现更加包容、广泛共享的增长;实现更加持久、均衡的增长,对经济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每一个“罗塞塔时刻”,企业应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政策的变化。

潘泽清博士简介:

避险联盟网   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 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债务风险、战略管理和商业模式 

著有《时间序列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模型》、《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纯粹控股公司解析》等专著。曾经为神华集团准确预测20122年内各个月度的煤炭价格。为长春市政府制定过金融发展方案,得到时任市委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并得到落实。为国开行做过地方债务风险评估系统、为温州市等地方政府提供过发展咨询报告。为新希望集团、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等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和北京发改委等政府部门课题。有15年、上百次的战略管理和商业模式培训经验。

00

分享: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评论,请在下方输入框内填写评论内容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