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刘煜辉在华夏基金主办的“内需驱动新星,南下多维掘金”线上路演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我前面有个演讲叫做“做多中国的认知革命”,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讲的——宏观的认知、市场的认知和国家的认知。
宏观的认知简单看,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按中央的定位叫百年未有之变局。
如果说的更明确一点,今天的世界不是一个多极世界,不是一个群雄并立的结构,它就是两级争霸。
我们中国经过40年伟大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崛起、财富的巨大繁荣,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结构。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为了全球治权的竞争就已经摊牌,以中美贸易战为导火索,已经经历了三年,这三年的结果大家也非常清楚,今天的中国应该是无比的自信。
而且在中国成为伟大国家的进程上面,我们投射了一个最重要的旗帜,经过去年的变化,全球的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
去年中国增长了2.3%,美国大概掉了3.5%,人民币对美元升了9%之后,你回头一算世界的结构,惊人地发现今天的中国已经达到了美国经济总量的75%。
而且未来的30年,中国还将面对两个非常大的确定性,
去年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历史价值的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会中间我们提出了未来15年的远景规划,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什么水平?
门槛就是葡萄牙,如果我们取个中位数,大概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要达到2.4万美金;
大家都会算账,乘15亿人,那时候的中国经济体量很有可能比当时的美国要超出5万亿美金,在这个15年中间,中国确定性地会反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发展15年,就到了2049年,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个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
我们很可能看到另外一个确定性,那个确定性就是美国很有可能在30年后变得只有中国的75%。
今天这个时点,我们是美国的75%,到30年后,美国成为我们的75%;
所谓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转移,这30年过程中,中国很有可能变成全球治权的继承者,这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
美国手里面已经没牌了
MMT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的
面对这个确定性,中美两边的决策都在调整;
对于美国来讲,从今天来看,它做出的选择也是非常理性的,所谓的MMT,就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对他来讲,这个过程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
因为美国手里面已经没牌了,现在还剩下的一个东西就是全球的治权还在手里面,治权的核心就是铸币的权利,美元信用本位,如果不把这个核武器祭出来,跟中国一搏,那可能就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很舒服地在它身边超越。
所以对美国来讲,经过去年的新冠的冲击,它并非是一个全输家,因为它至少借着新冠病毒的冲击,在经济政策的实践上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转身,抛弃了过去200多年美国立国先贤汉密尔顿所确立的财政平衡原则。
简单讲,它心里也清楚它的财政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鸿沟以及没办法用现有的税收和财政手段予以弥合了,最终走向必然要祭出最终的核武器,就是因为治权还在它手里面,就是印钞票。
美国借着新冠疫情,没有多少政治的障碍。就把MMT从从一个书本理论探讨的状态,变成一个政策实践;
没有花多少政治成本,现在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到20%了,再往上升,这么大一个鸿沟,早已不是前面我们讨论财政赤字是不是应该超过3%的概念,完全不是一个状态了。
对于美国来讲,从2019年美联储的低点3.8万亿美金,很快借着疫情,联储的表就扩到了7万亿以上,扩了3.2万亿美金,现在是7.5万亿美金。
美国去年M2总共增长了3.6万亿美金,3.2亿美金是美联储印钞票。
美国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应该在几个月之后
所以这个背景下,展望今年,你看拜登上来以后任命的第一个阁员是那个白头发老太太耶伦,这全球资本都心领神会啊,这是全球的美国的货币和财政要合流。所以今年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前瞻,它的表很有可能会指向10万亿+。
拜登上来宣布的第一个事情就是1.9万亿的刺激计划,
另一轮的纾困计划我看了一下,美国还没开始干正事,1.9万亿主要是救济,美国家庭也没什么储蓄,如果不花钱,特朗普去年所推出的3.2万亿纾困就已经见底了,美国好多家庭就流离失所了,所以这1.9万亿就是吃饭的钱。
我们可以前瞻美国拜登政府,既然他以施政纲领中间讲到了罗斯福新政,美国要基建,要在未来的产业趋势方向投资;
所以你可以想见,接着后面,更大规模的一个刺激计划应该是在几个月之后,这个时间点不远。
中国所有政策都指向反通货膨胀
对于中国来讲,对于全球来讲,我们中国肯定严阵以待。
美元信用本位的体系下面,美元印出来以后,所制造的通涨效应,咱家得吃掉大部分,因为它使的是美元,咱家的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这就是铸币权的好处,就是你当全球老大的福利。
这个情况下面,对于中国来讲,严阵以待,你看中国宏观政策的选择,我们宏观政策的选择肯定就是反通货膨胀,因为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扑面而来。
对中国来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所有的政策指向的一个方向,就是反通货膨胀,连续地靶向恒大、蚂蚁,还有永煤违约,这几个方向都是符号性的,它分别对应的就是中国通货膨胀的几个源头,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互联网,第三个是刚性兑付的、已经庞氏化的地方债务。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明显的收敛的开始,从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的金融数据来看,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开始初显成效;
债务增长率从去年高峰的13.8%,已经降到了13.1%,我们的M2从去年高点11.1%,现在已经降到10.1%。
今年我们的债务增长率恐怕会要降到11%,甚至11%以下,M2可能从现在10.1%的水平向9%去回归,这是确定性的,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货币政策、货币金融的目标,就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
现在房地产融资的状态,三条红线,这是前所未有的紧信用状态,包括各方面的窗口指导。
为此,中央银行应该落实不转急弯的要求,尽可能使得调控更加平滑,更加艺术。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严监管、紧信用各方面措施落实以后,中央银行这个基础货币的轮子恐怕还会做一些平缓,会投放一些流动性,保持整个市场金融条件的收敛,是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这大概就是宏观经济的状态。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进入了长期牛市
家庭的居民储蓄形成最大的边际改变力量
我还讲到了一个市场的认知,市场的认知就是什么?
我一直讲,从2019年之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牛市,而且是个长期的牛市。
经过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这一轮伟大的改革,我们面对的市场在基础制度方面,在法律体系方面不断夯实,为市场风险偏好的昂扬向上奠定了一个坚定的基石。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市场和我们过去28年,也就是2019年之前看到的市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从量的角度来讲,从2019年到今天,这两年市场进入了一个增量的市场,这是很不容易的。
过去28年,我们经历的存量市场,主要是以交易为主。
因为那时候的股票市场在中国整个金融结构中间微不足道,中国是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债务扩张型的一个金融结构。
但是这两年资本市场基础改革以后,我们这个市场变成一个海洋。
特别是注册制,一系列注册制的退市制度,也是改革的推进,这个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效率显示出巨大的收容能力。
家庭的居民储蓄开始形成最大的边际改变力量,这是我们跟过去28年最大的不同。
你看基金行业,过去10多年股票型基金发行最高的时候也就3万亿,还是2015年全民炒股泡沫牛市的时候,后来股灾以后,曾经一段萎缩到2.5万亿以下,但去年一年就上了6万亿。
按照今年势头,今年1月过完就4500亿基金就发出去了,很多基金都是一日光,说明家庭的储蓄改变了,在推动市场,它背后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这是从量的角度。
市场核心圈的股票走出了持续牛市
核心指数和交易性股票指数之间出现了分裂
从价格的角度,市场从过去的交易性市场变成一个投资性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市场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就是我们讲的宏观时钟,产业趋势,政治正确,行业头部,凝聚这4个维度确定性的那些标的,形成了一个核心圈。
这些股票在过去的两年,走出了一个昂扬向上的持续牛市,我们这都做过研究实证的,最近和华夏也在合作这方面EFT的事情,我们形成的核心资产指数大概有180家,形成的这个指数,在2019年的1月2号跑到今天指数已经跑到了405。
这180家股票大概代表着,整个A股市场市值包括港股通市值整个的30%,一个市场30%的资产在过去两年中间涨势接近三倍,这肯定是个牛市。
这个市场出现了分裂,那些交易性的股票,就是过去28年特别是大量个人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牛市,中证1000,交易性的股票指数,希望看到的指数牛。
但恰恰过去的两年,特别是去年,核心指数,还有代表了一些交易性的股票指数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分裂。
过去两年中证1000的复合收益率,仅有20%。而凝聚了这4个维度确定性的那批所谓核心标的,它的复合收益率已经超过了90%;
这是市场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讲的市场认知。市场认知事实上在经历一次革命。
代表国家方向的标的进入了昂扬向上的过程
落在结构之外的那些标的在不断失血
第三个就是国家认知,国家去年开了三个最重要的会,
第一个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个是政治局会,还有一个经济工作会,勾勒了推动中国未来30年成为伟大国家进程的一个超级的思维结构轮廓,非常清晰。
它的引擎是什么?数字化,清洁能源。
中国经济从砖头经济转向未来的超级经济生态,我们的落脚点描绘的就是数字经济和清洁能源时代的到来。
所以在中国转型的超级思维结构中间,投资如何和结构相应和?你能够非常高效率的获得中国经济转型的巨大红利。
如果你形成一个认知的偏差,偏离这个结构,确实对于某一些投资人来讲,可能会给他带来很重的心理困扰。
因为去年这一年的经历你发现,如果你不能准确把握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认知,确实会经历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心理的煎熬。
可以看到代表国家方向的确实进入了一个昂扬向上的,生机勃然的过程。落在结构之外的那些标的,确实在不断地失血,市场在经历一个分裂。
我概括性的从这三个角度讲到这里,再听听大家的。谢谢。
资产主要买的产品
自己也会选择一部分ETF
主持人:作为经济学大家,你是怎么配置自己的家庭资产?主要配置在哪些领域呢?方便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煜辉:是这样,我自己也买了业内一些好朋友管理的产品,我大部分钱是专业人干专业的事。
特别市场进入到一个深度和广度日渐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确实需要有一个专业的财富管理人,用他专业的经验和专业的手段去管理这么一个复杂的市场。
当然我自己也操作一部分,因为市场现在的 ETF基金的结构非常丰富。
当你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认知的时候,比方说宏观时钟你去判断,它可能是一个持久战,克服通货膨胀可能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你认识到中国未来转型的产业趋势,一个数字化,一个清洁能源。
你认识到代表国家意志的这种,比方说我们要科技自强自立,要解决自己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问题,卡脖子的问题,补短板的问题。
比方说各个行业的头部,你会从这样几个维度中间,去遴选一些符合要求的ETF。
这些ETF交易的流动性也非常好,也避免过于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企业的把握,它形成的是一个组合,对我来讲,这样的组合去年的收益还不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个人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式。
一个是业内的大咖,他们产品未来我也会考虑,就是交给专业的、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去打理。
另外一个,自己要做的话,尽量是自上而下,因为太多家公司肯定是顾不过来的。
个人观点,客观分析,仅供参考。
刘煜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天风证券[2]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其他社会任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